課程概說
延續上學期的單色色階與比例的課程,下學期套染黃色,在畫面的構成裡加入色彩的原色。畫面中因此有白、黃、幾個色階的藍色和幾個色階的綠色。套色的畫面就是上學期所染製的作品(在上學期染製時,所有作品都會製作相同的第二件),所以學生是基於上學期的畫面構成,再加入一個色彩的元素來考量。
本學期的另一個重點在最後的綜合版型的構成部分,上學期最後一個作品是綜合版型的夾染運用。這學期會加入色彩。為了讓學生能更容易的運用色彩及構成,在套色的時候不一定會使用傳統藍染(型糊染)的技法,會使用版畫型染的技法。色彩運用也不會只使用天然染材如:福木(黃)、大葉欖仁(紅棕);也會使用水性版畫顏料,讓色彩的選擇性更多。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 書本雜誌廣告等平面設計的構成
- 自然物色彩的色階變化
- 美感技術
- 夾染
- 型染
- 美感概念
- 介紹抽象幾何藝術的作品,如Magritte、Kandinsky、Balla…
- 其他美感目標
- 校園植物染的利用–福木(黃色)、大葉欖仁(紅棕色)、洋蔥皮(校園附近的果菜市場)
教師課後省思
- 原先設計在第一次與最後一次課程進行的「假日餐盤( Before and After )」,有學生反應假日家中不開伙,主要吃便當,所以要特別把便當的菜拿出來排盤很不方便,因此缺交同學很多。後來將課程修正,並不特別要求學生一定要做食物排盤,而是聚焦在食物攝影部分。讓學生運用光線、攝影角度的變化和攝影構圖的美感來完成本次課後的活動。
- 當課程進行到「聖食 vs 剩食」的議題時,學生常會誤將「剩食」當作「廚餘」。其實「剩食」是可食的食物,只是可能規格不符或不佳,或有效期限即將到期,沒有善加利用,最後命運將是「廚餘」一途。因此「如何將剩食變成聖食」做為其中討論的一個子題,提醒同學將平時所產生的剩菜,藉由適宜的保存、加熱後,再加上美感的排盤,即能成為引起食慾的美食,避免成為廢棄的廚餘命運。期許視覺課程所學的美感排盤,能進入學生的生活,在提升其美感於無形之外,也能為環境盡份心力。
課程規劃
-
01綜合版(長方形、圓形、三角形)夾染的草圖設計,以及布的折法與 C 型夾使用練習
本節課進行綜合版夾染的草圖繪製。主要是確認夾板的位置以及使用時間。
-
02使用綜合版(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的夾染,布品面積為 65cmX65cm ,較上學期的基礎夾染布面積大
按草圖進行夾染。
-
03藍色色階形狀與色彩的構圖擷取
使用繡框將前堂課使用綜合版(長方形、圓形、三角形)的夾染作品進行構圖擷取。
-
04天然染(煮染、套色)的基本認識與準備1
天然染(煮染、套色)的基本認識、工具介紹、(採集去除)與染材處理,本課堂採用的是校園植物七里香(淺綠色),並與上學期藍染作品進行套色。
-
05將套染作品製作成可翻轉顏色的雙面束口袋
給予學生版型並將套染作品製作成可翻轉顏色的雙面束口袋
-
06綁染的綁布與打結練習
綁染的綁布與打結練習
-
07天然染的煮染以及基本技法
1.染材的採集、煮染以及調製。
2.煮染兩色(黃色以及加了媒染劑硫酸銅的黃褐色)
3.使用媒材為校園植物–福木
◆說明:利用煮染原色(福木黃色)再加上銅鐵的媒染可改變黃色,營造出各種黃色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