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顯擺─銷售會

核心概念
  • 陳設訊息(主角、配角)、陳設載體(空間、光線)與陳設需求(觀眾、目的)的關聯性。
  • 構成、色彩與質感對於展示設計的影響。
美感知能
  • 發現色彩、質感的構成對於展示設計的影響。
  • 物件擺設構成練習─考量風格與物件的桌面/框式構成練習。
  • 物件陳列構成練習─考量使用者與展示目的的構成練習。
  • 銷售會/成果展的桌面風景─以相同產品/定價/實習成果,進行相異的展示佈置。

課程概說

從在地的「鐵花村」及「微光集」的攤位,引導學生分析攤販與市集的差異性,覺察色彩與質感對於主視覺構成的重要影響。實務演練分為「物件擺設構成練習」、「物件陳列構成練習」及「銷售會的桌面風景」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中,各組嘗試抽取不同的「風格」與「物件」嘗試五種畫面構成;第二階段中納入「對象」與「目的」,從消費者心理學的角度引導學生體會「陳列不只是擺放,而是透過有目的的展示設計,刺激或促進某些行為/思考」。第三階段中擬定展示計畫書並於實際應用於銷售會或成果展,從過程中覺察陳設訊息(主角、配角)、陳設載體(空間、光線)與陳設需求(觀眾、目的)的關聯性。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在課程中體會「陳列不只是擺放,而是透過有目的的展示設計,刺激或促進某些行為/思考」。
  2. 除了加入美感素養提升整體畫面的「構成」之外,也考量觀眾/使用者的預期心理,讓畫面不只有構成美感,更能依適目的達到期望的效果。
課程規劃
  • 01
    是攤販還是市集?色彩、質感的構成很有關係

    風景區旁常見販賣手工藝品或冰淇淋的攤販,他們和在地的「鐵花村」及「微光集」的攤位,引導學生分析攤販與市集的差異性。

  • 02
    物件擺設構成練習

    小組抽取「風格卡」及「物件卡」,進行「風格分析→相應的色彩與質感→蒐集物件→陳設練習」,從「分析、擺、拍、分享、回饋與修正」的歷程中練習「三角構成」、「對稱構成」、「均衡構成」、「重複構成」及「自由創作」等五種靜物場景構成練習。

  • 03
    小組分享與回饋

    小組以「構思→組織→風格→記憶→呈現」進行分享,其他同學也必須於每個畫面作品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從他人的擺設構成中累積展示與美感經驗。教師引導進行有意義的回饋,以描述、分析、解釋、判斷四個步驟讓孩子打開美感視角。

  • 04
    物件陳列構成練習

    納入「對象」與「目的」,從消費者心理學引導學生思考使用者/觀賞者的角度。以銷售會/展示會的物件為題(家政科為餅乾銷售,其他科別可能是實習成品展示),進行「目的/使用者分析→風格界定→相應的色彩與質感→蒐集物件→陳設練習」,從「分析、擺、拍、分享、回饋與修正」的過程中,嘗試物件陳列構成練習。

  • 05
    使用者回饋與修正

    小組以「構思→組織→風格→記憶→呈現」進行分享,其他同學也必須於每個畫面作品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從他人的擺設構成中累積展示與美感經驗。

  • 06
    銷售會/成果展的桌面風景─行動企劃及展示佈置

    累積他人/師長的回饋,擬定行動企畫,並於企劃書中明確分析視覺畫面的美感構成─非後設的陳述,而是在展示布置之前已有完整/具體的畫面架構;展示現場準備小卡,供觀者提供展示設計回饋。

  • 07
    展示佈置經驗分享與使用者回饋

    小組成員展示佈置經驗分享與使用者回饋。

  • 08
    桌面風景的生活應用

    引導學生覺察展示設計於生活中的應用實例。

許懷之
國立臺東專科學校(高職部) 教師

任教於國立臺東專科學校(高職部)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