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環境和諧色─街屋紙模型

核心概念
  • 能觀察並運用地方自然色彩元素,對生活環境產生認同
  • 能帶審美眼光,觀察現存環境色彩可改善處作置換,創想生活
美感知能
  • 能將觀察到的風景紀錄並用色票對照分析色調組成方式
  • 能將人為介入的色彩配置調和出中間色系及呼應周遭色系和諧過渡環境

課程概述

本單元發想源於本校地理位置恆春發展觀光資源,伴隨著同學們自身的成長環境。本單元從環境色彩出發,從自然具美感的環境色彩,到人為介入的建築居處能取得和諧配色的美感作品引導介紹。進一步請學生從自身生長環境觀察記錄,如恆春老街、古蹟、店面民宿等,用拍照手法記錄並回到課堂分析色彩組成方式:主體環境色系、介入後的人造物色彩、與居間調和色系,進而能分辨色彩配色的賓主層次。
以周身自然環境色彩之美導入視覺美感原理,觀察漸層、調和、對比等色彩美感;再觀察比較人為設色色是否有注意到依循美感原理等條件,培養學生對配色、調色的評價與能力。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欣賞自然景觀主題色彩整體和諧,分析色彩配色的方式。
  2. 能運用顏料與色票比對出配色,並習得灰階色調漸次之美。
  3. 能將視覺美感經驗規劃於周遭環境的審美改良,加以審視。

教師課後省思

色彩是視覺元素基本,由於視覺媒體及卡通影響層面甚廣,現階段的學生在選用色彩上往往不經意的受人為再造的色彩影響,而忽略了大自然中原先和諧的配色,其實在自然環境中,色彩皆以二次色、灰階色彩呈現,讓視覺感受上平和、協調。
因此,本單元旨在請同學打開目光重新審視以人為造物為主體外的環境,背景色系亦為思考的主軸之一,簡化揀出生成視覺環境色票,選擇出和諧的配色,而不是雜亂無序的添加色彩。
使用紙卡描繪街屋紙模型作品,意在讓學生自行製作作品的過程中,感受到對自己作品的用心審慎,並在配置色彩階段儘可能還原色相,當中明度與彩度並不若直接以色筆顏料一次上色即可調製出,因此讓學生練習選擇主要色系,並且練習調製出低彩度灰階色彩,以與視覺環境相互呼應。

課程規劃
  • 01
    自然景觀觀察

    從美感單元形式引導,引導美感經驗「色彩」為單元主軸。提供半島風情實景在自然環境中色彩可覺察美的原理原則。

  • 02
    和諧環境色系

    聚焦於引導觀察色彩中的漸層、調和、對比輕重所產生美感視覺經驗,舉早期建材引用環境資源呼應環境主體色系、現代建築注重與環境整體和諧的風格,使色彩協調以達成視覺美感審美感受。

  • 03
    融入─走入風景

    引導學生觀賞地方自然景觀之美,如赤牛嶺、龍鑾潭,分析大自然中的風景色調,並蒐集漸層、調和、對比等色彩配色紀錄拍攝之實作。

  • 04
    對照─紀錄實景

    請學生在居處環境,拍攝人為造景如店面、屋舍與周遭環境的顏色組成,帶回至課堂上與自然風景色系使用色票比對色彩差異組成,使能趨辨調和與雜亂配色的良窳。

  • 05
    調製和諧色彩

    引導並示範自然環境色票主體色系與從屬色系調製,顏料搭配調製後產生低飽和度灰階色相,與主體產生漸層層次。將拍攝取材的街坊景觀照片列印,觀察並訂定主體色調,以主色調製出次要配色呼應整體,嘗試統整視覺景觀造景。

  • 06
    街屋紙模型色票完稿

    考慮上色材料調色效果,以繪製街屋立體紙卡來練習描繪細節,以同樣色鉛筆材料調出色系,使作品色彩更顯協調、一致。 將街屋紙模型拍照上傳,於之後展示作品。

鄭怡婷
國立恆春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教師

任教於國立恆春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