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美感智能與基本設計

核心概念
  • 能學習黃金圈思考法則及設計思考
  • 能學習減法設計與設計思考
  • 能應用美的形式原理與和諧比例於物件設計
美感知能
  • 生活:能體驗並敘述生活環境的關注議題、美感素養、審美經驗及未來想像。
  • 物件:能運用美感構面觀察生活物件的形與功能之美,與對當代社會的意義
  • 情境:能將美感構面及審美思考應用於情境條件,反思應用與情境實踐

課程概述

#NOW,永續世界 / 美感關鍵字
本課程從真實生活情境──動盪社會與後疫情時代世界發想,進行生活美感設計觀察,課程中自經典設計案例,認識設計師審美及美感要素「色彩、比例、構成」等設計方法,在SDGs國際倡議之設計案例,關照與他者共好之核心思維,從專題練習以設計方法學習規劃美感行動,並從「推測未來的設計」課程,來考21世紀生活與30年後未來世界想像,反思擁有美好生活的核心價值與意義。

#FUTURE,生活行動 / 美感造句
單元實作讓學⽣在日常重新發現美的存在,以美感造句學習減法設計與設計思考概念,透過美感構⾯:「⾊彩、⽐例、構成」,觀察、體驗、轉化的美感探索策略,將審美要素應用於生活設計中,而公共幸福感也是美感教育在社會價值上重要關鍵,透過社會設計與公民參與,讓自身審美體驗漣漪,擴散至群體文化的美學共感。

#ACTION,未來想像 / 美感智能與元宇宙
課程以共好、社會參與連結設計與生活實踐,讓美感信念結合生活實踐與分享,學生學習成果藉由數位科技打造美感元宇宙,將美感學習成果數位化分享於元宇宙數位平台,將成果提供社會大眾、本校之美國姊妹校師生,進行沉浸式跨文化之美感國際交流,分享美感信念。也在年底於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科學節進行成果展示。

美感預期成果

  1. 美感思維:學生能學習美感設計方法與思考,認識與應用美感構面於日常審美。
  2. 美感練習:學生能進行美感專題練習,建構公共議題討論。
  3. 生活實踐:學生能將作品進行實體美感應用與數位元宇宙展現,傳達美感信念,與國際友校進行交流。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對於設計課程十分有興趣,可惜只有一學分的課程,學習時間較為短暫,為讓課程順利進行,原定課程內容因而濃縮刪減,此將為下學期課程執行之參考。

課程規劃
  • 01
    設計●讓生活更美好

    ●發想:未來美好生活藍圖
    說明:說明基本設計課程所學重點。建立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從幸福感來思考設計如何實踐未來美好生活。引導學生從設計、美感與社會面向,找尋相關討論議題的優質設計案例,思考美感智能與設計關係,思考美好生活。
    1. 引導思考:為何需要美感? 什麼是臺灣生活美學?
    2. 練習:創意與設計的聯想思考
    教師引導學生小組進行腦力激盪,讓學生觀察生活物件進行造形聯想,提醒學生觀察力及聯想思考力的重要,並透過小組合作體會夥伴的重要。
    3. 小結:未來美好生活藍圖
    認識以人為本的生活設計,學習設計與美感的概念,學生能覺醒美感生活。教師並引導學生覺察目前的生活型態,口頭分享30年後世界與自己未來美好生活。

    *本課程為2節連堂。

  • 02
    觀察●生活未來想像

    ●任務:美感生活情境思考與練習
    1. 美感文本閱讀:
    從安妮新聞中案例討論美感與設計。
    設計思考的力量:師生討論設計在生活中的影響。
    教師說明美感智能的力量(Aesthetic Intelligence)。
    (1) 美感智能(Aesthetic Intelligence)設計向生活提問:
    (2) 如何提問? TED/提問的價值The value of asking questions
    2. 議題與倡議:設計與生活的關係
    透過嘉義及國際設計案例討論當代生活觀察:運用[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思考關注議題。
    3.資料蒐集:教師引導學生小組運用MIRO線上軟體,以臺灣生活中的設計為範疇,蒐集美好設計物件。教師並引導美感要素色彩與比例的概念,認識色彩學及學習分析色彩配置。
    4.色彩學習:學生練習運用Adobe Art Palette軟體分析物件色彩,認識合宜色彩配置:主色調、輔助色及表現色的實際運用。

    *本課程為2節連堂。

  • 03
    美感練習題1 校園美感造句

    ●活動說明:
    引導學生以美感觀察校園,找尋校園中「美好及可以更好」的物件,
    拍照上傳數位平台,進行美感分析與設計再造並分享觀察歷程。
    Step1找出校園中美的物件設計
    Step2找出校園中不搭或可更好的物件設計
    Step3各拍九張拼成九宮格上傳平台
    Step4進行美感分析
    Step5上傳數位平台分享美感觀點

    ●設計應用:
    1.美感觀察:「發現美─從生活中看見……」
    Step1找出校園中美的物件設計
    Step2找出校園中不搭或是可以更好的物件設計
    Step3各拍九張並拼成九宮格並分析色彩及美感要素
    2.美感分析:「說出美─美感造句……」
    Step1美感要素色彩.比例.構成分析照片:
    Step2練習運用Adobe Art Palette軟體分析色彩
    Step3 運用美感詞彙分析校園

    3.美感意識討論:總結環境與人的美感關係,合宜搭配與相互影響。

    *本課程為2節連堂。

  • 04
    減法●設計美感

    ●思考:運用減法還原美感
    1. 複習上堂課校園觀察與美意識和空間行為。
    2. 透過案例引導學生討論「減法」美學。
    (1) 前田.約翰(John Maeda)簡單法則。
    (2) 微改造計畫:嘉義火車站/台灣設計研究院。
    (3) 分享簡單法則之設計案例。

    ●Before & After校園減法再造:
    Step1提問:學校環境如何更好?
    Step2將校園美感觀察拍攝的照片運用減法美學進行再造。
    Step3學習PS軟體進行物件Before & After美感改造。

    *本課程為2節連堂。

  • 05
    美感練習題2 減法練習Before& After

    ●減法●單純簡單的美感
    1. 美感選擇:學生透過google map街景服務,進行學校社區數位漫遊,觀察街區生活樣態並進行減法練習。
    2. 減法練習Before& After:請學生運用photoshop軟體或手機修圖軟體,將擷取街景空間中物件刪去,完成後分享改造前後樣態。
    3. 美感討論:以人、環境、文化為核心,功能形式與美感相互關係。

    *本課程為2節連堂。

  • 06
    幸福感●設計未來

    ●思考:設計與幸福感?
    1. 引導:思考設計所帶來之幸福感,分享推測設計案例。
    2. 思考:請學生建構未來2050年世界,思考未來幸福生活樣貌。
    3. 設計:運用減法美學、合宜色彩、比例等概念,在 SDGs主軸下,挑選議題進行未來生活物件美感3D設計。

    ●設計應用:「請設計一款2050年能幫助世界的設計」
    Step1挑選SDGs關注之議題,可抽取設計牌卡輔助思考。
    Step2思考2050年能幫助世界的物件設計。
    Step3運用色彩、比例美感及應用Tinkercad進行3D設計。

    *本課程為2節連堂。

  • 07
    美感練習題3 美感元宇宙

    ●平台整合,傳遞信念:「2050年未來美感元宇宙」
    Step1將設計的3D物件置入VR美感元宇宙。
    Step2與所有班級進行整合,並用VR進行沉浸式體驗。
    Step3將作品進行數位及元宇宙展現,分享傳達美感信念。

    *本課程為3節連堂。

  • 08
    美感元宇宙分享

    ●美感應用:美感元宇宙建置,學生以3D軟體:TINKERCAD及SPATIAL編輯數位化學習成果,建置美感數位元宇宙空間,並進行公開展覽與美感分享:
    2023-11-04~2023-11-05 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台灣科學節展出
    2023-11-18~2023-11-19 2023 TaipeiMakerFaire展出
    2023-12-02~2024-02-02新港藝術高中圖書館藝廊 展出
    2023-12-20日本大阪寢屋川高校學生蒞校交流體驗元宇宙

駱巧梅
國立新港藝術高級中學 教師

任教於國立新港藝術高級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