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在課程中藉由色彩實驗去觀察與分析生活環境中的色彩美感。色彩是視覺型式美感的第一印象,也是帶給人視覺感受的最先之感知,課程中帶領學生體驗環境中的色彩蒐集,發現調和色調與衝突色調的存在,讓學生能夠描述色彩意象。並藉著在環境中的色彩隱身術學習活動,通過模擬再現的過程去理解色彩,以及校園植物色彩美感分析實驗,完成合目的性的色彩處理。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能對生活中的色彩進行討論,具備描述色彩的意象的能力,並能夠透過配色傳達設計的意圖。也能思考以色彩表達抽象概念,對自己的色彩創作進行闡述與反思討論,且能透過同理心產生多元的美感包容。
教師課後省思
這次的課程以色彩學為基礎,並加深加廣學習層面,帶學生實際探索校園植物。透過實際觀察與體驗,有助於學生更容易透過色彩表達設計美感。然而,帶學生走訪校園植物時,須多加注意昆蟲類的動向,以免受傷。
- 學生對環境色彩的覺察能力
在教師共備後,以校園中的景物為觀察對象,讓學生從中覺察生活中的色彩,並將色彩融入創作,進而理解美感無所不在。此外,教師也從學生的角度理解青少年思考美感的過程,並透過實作活動「色彩排排讚」來表達抽象概念。 -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能對生活中的色彩分組進行討論,並具備描述色彩意象的能力。此外,學生也能思考色相、明度、彩度,以表達抽象概念。 - 教學反思
學生在思考以色彩表達抽象概念時,較需要多加練習。從校景色彩分析來看,學生應從色相、明度、彩度的角度進行分析。然而,大部分同學均以直觀表達,對自身的色彩創作進行闡述與反思時,口語較簡短,未來的口頭呈現,老師會給予適當的範例,例如:這件作品是以(低、高、中)明度為主、色相以()色為主色調、()色占了___%.....。
-
01色彩大蒐奇
色彩是美感的第一印象,而生活環境中的色彩玲朗滿目,究竟在生活環境中有多少不同的色彩? 請學生先行分組,並以抽籤的方式一組一色以手機去蒐集校園環境中的色彩,分組進行課堂分享,讓學生能說出環境中的色彩。
-
02色彩隱身術
學生藉由第一堂課程了解同色調的微妙差異與調和後,各自選擇色調場景並嘗試以背景之調和色進行「色彩隱身術」色彩實驗,並分組與全班分享色彩實驗中獲得的心得與感想。
-
03色彩吸睛術
色彩既然是美感第一印象,環境中為了傳達商業或是重要訊息,會將色彩的搭配採用衝突的色調, 請學生蒐集環境中衝突的色彩搭配,並分析色彩及帶來的感覺後,敘述相關色彩搭配傳達的訊息,並在之後進行進行分組課堂分享,讓學生能說出色彩在生活中扮演的傳達角色。
-
04植物色彩分析
藉由第三堂課程了解衝突色調造成的視覺衝擊與視覺傳達後,請學生觀察校內環境的植物,分析植物色彩,包含色相、明度、彩度的分析。
-
05植物色彩配置
根據植物的造形進行構成分割,再調配出植物本身的色彩進行上色,分析植物不同色調的比例以進行上色比例的配置,學生能藉此自主體會到美感差異有其因果及美感存在。
-
06色彩分析與應用
經過前述學習活動歷程,學生發現並探索了調和色調與衝突色調在環境中產生的美感變化,最後一節課請學生蒐集日常生活中的不同造型的色彩實例,分析其中色調搭配與比例配置,藉此自主體會到美感差異有其因果及美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