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課程將從美感觀察開始,讓學生從日常生活、物品和周圍環境中觀察各種不同的紋樣。透過這些
觀察,學會如何辨識、理解並欣賞不同的紋樣,從而培養對美感的敏感度。而後透過實地踏查-
龍山寺,探索傳統紋樣的造型以及紋樣在木雕工藝中的呈現及應用,深入感受傳統工藝所蘊含的
美學價值與文化意義。
在探討紋樣的美感構成方面,引導學生觀察紋樣的幾何形狀、色彩搭配、線條流暢度以及整體組
合方式。透過對這些元素的分析,理解紋樣所表達的構成特質及內涵,並將這些理解應用到後續
的創作上。課程中學生也將學習木雕工藝的基本技巧,包括雕刻、刻痕和上色等,藉由這些技術
的學習讓學生對該項工藝有更深刻的認識及強化其職人精神中的美感價值。
課程末端,學生選用傳統紋樣加上自我發想及創意於木塊上進行創作,創作中不僅能讓學生體驗
到木雕工藝的獨特魅力,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更能激發他們對傳統藝術和文化的熱愛與
尊重。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能力提升: 學生透過課程的觀察活動,能夠感知日常生活中的美感元素,包括自
然界的紋樣、傳統建築的裝飾紋樣等,提升美感觀察能力。 - 技術水平提升: 經過美感技術的學習和實際操作練習,學生能夠掌握木雕工藝的基本技
巧,包括刻線技術、淺浮雕雕刻和上色技法,並能夠靈活運用這些技術進行創作。 - 美感概念理解深化: 通過學習紋樣的美感構成概念,學生能夠理解紋樣作品中的單位形概
念、平衡與對稱、虛實關係等美感概念,並能夠將這些概念應用到自己的創作中。 - 文化價值與永續發展意識提升: 透過實地踏查和創作實踐,理解傳統文化的價值,並能夠
將這些價值與永續發展目標相結合,促進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傳承,培養了他們的文化和
永續發展意識。
教師課後省思
一開始,很多學生對「傳統紋樣」這個概念沒什麼感覺,只覺得那是廟裡、老房子裡才
會出現的東西,跟自己的生活好像沒什麼關係。但當我們帶著大家去龍山寺踏查時,他
們開始發現:「原來這些雕刻這麼細緻!」、「怎麼這麼多動物和花紋?是不是有什麼
特別的意思?」這時候,學生的好奇心被點燃了。後來,在討論和實作的過程中,他們
開始主動找資料、比對不同的紋樣,甚至在自己的創作裡,試著融入這些傳統元素。不
是抄襲,而是理解之後再加上自己的想法,轉化成自己的創作圖像!
木雕-線刻課程中:開頭,大多數學生都覺得:「這應該不難吧!」結果實際拿起雕刻刀
-尖刀後,才發現刻線要直、刻痕要均勻,完全不像想像中那麼容易。但也因為這樣,當
他們經過多次練習,終於刻出漂亮的圖案時,那種成就感是無法取代的。甚至有些學生
想要挑戰更細緻的雕刻技巧,這就是「做中學」的最好證明!
在整個課程中,我也觀察到,每個學生的學習速度真的不一樣。有些人拿到雕刻刀,馬
上就能掌握技巧,雕出漂亮的線條;但也有學生一直刻不順,甚至因為害怕刻壞而遲遲
不敢下刀。為了讓每個人都能完成作品,增加了技術練習的時間,讓進度快的學生可以
挑戰更難的設計,而需要多練習的同學,則能夠有更多時間熟悉工具,慢慢找到適合自
己的方式。這樣的調整,讓每位學生都能有信心完成自己的作品,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而不是被進度追著跑,藝術作品永遠都做不完~
-
01學生能夠從日常生 活、自然界觀察不同 的紋樣,並理解其美 感特質
●紋樣觀察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紋樣的能
力,引導他們從植物中尋找自然質感。
1. 學生在校園或周邊環境中進行自然紋樣觀察,
專注於植物,如樹葉、花朵和香草植物葉...
等。
2. 學生收集不同植物的葉子或花朵進行拓印。
3. 針對拓印的物件預先排放於畫面上,並從中思
考畫面虛實的空間配置及物件的賓主關係
● 紋樣分析討論:引導學生分析所拓印的植物紋
樣,並討論紋樣的幾何形狀和線條流暢度。 -
02學生能夠在實地踏 查中探索傳統紋樣 的造型和應用
●龍山寺實地踏查:學生走訪龍山寺,觀察寺廟
建築和木雕紋樣,記錄觀察到的紋樣和應用情
況。
1. 導覽與觀察:學生在導覽過程中觀察寺廟建築
中的紋樣,特別關注木雕工藝的應用。
2. 紀錄與收集:運用攝影記錄觀察傳統建築紋
樣。
● 紋樣觀察報告:將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分享
彼此的觀察成果,並討論傳統紋樣的特點和美
感構成。 -
03學生能夠掌握木雕 工藝的基本技巧,包 括刻線技術、淺浮雕 雕刻和上色技法
●刻線技術示範:教師示範刻線技術,學生跟隨
練習。
1. 教師示範不同深度的刻線技術,讓學生了解如
何雕刻出紋樣的輪廓和細節。
2. 學生跟隨示範,進行刻線技術的練習。
● 淺浮雕雕刻練習:操作淺浮雕雕刻技巧,使紋
樣在木材表面凸顯立體感 -
04自然與傳統紋樣的觀察與比較及設計概念的引導
1.學生討論自然紋樣和傳統紋樣之間的相似性和
差異性,以及如何將它們相互融合。
2.單位形概念、平衡與對稱、虛實關係等紋樣設
計的基本概念
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概念,在紙上進行初步的紋樣
設計。
在創作過程中引導學生打破傳統紋樣的框架,讓學
生在畫作上呈現出自然及傳統紋樣相互融合的畫
面,並展現出賓主空間排列的創意。 -
05紋樣設計與創作實 踐
1.將繪製好的草圖透過毛筆的特性進行勾勒的動
作,在勾勒中,需利用線條的粗細來模擬線刻
的寬度及線條的流動性。
2.使用作品影本進行木雕圖樣製版。 -
06紋樣上版雕刻
開始在木塊上進行紋樣的製作
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確保學生能夠成功地將設計
轉化為實際作品 -
07學生能夠展示自己 的創作成果,並分享 創作心得和感受。
作品展示:學生展示自己的木雕作品,並進行評選
和評比。
創作分享:學生分享創作過程中的心得和感受,互
相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