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世界藝族

核心概念
  • 美的形式原理
美感知能
  • 觀察台灣務農斗笠、越南斗笠、達悟族銀盔
  • 運用剪刀、美工刀、尺規
  • 作出立體錐形

課程概述

透過課程,探索與瞭解各族群文化,從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用心智圖的方式,尋根探訪,找出南島語族中,彼此文化的異同,藉此增進彼此文化的交流與認識,同時經由探查家鄉文化的過程,找回對自我文化價值的認同,培養學生尊重和接納多元文化的價值觀。學生分組討論,腦力激盪,從相似的文化元素中,最後收斂聚焦於一主題物件,以斗笠為例,檢視共融元素,保留共同的文化價值,思考現代的需求,注入當代的美學思維,共同創造發想未來的新型斗笠。將設計實踐於模型製作,最後運用走秀與口白的方式展現成果,請學生編寫敘事文稿,將產出作品之內涵與特色,表現於作品發表中。

美感預期成果

  1. 透過課程探索族群文化,增進彼此文化認識與交流。
  2. 藉由探訪家鄉文化的過程,找回對自我文化價值的認同。
  3. 檢視共融元素,培養尊重和接納多元文化的價值觀。
  4. 讓學生設計斗笠帽並了解美感六大構面。
  5. 學習人際互動與溝通,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共同創造發想產出未來。

教師課後省思

材料部份,學生大多不會自己帶,僅少部分學生會帶,所以大多是使用老師所提供的素材,因此若老師提供的材料越多樣化,學生的成品也就會越多元。也因為學生自己不準備材料,所以造成原本小組討論的設計稿,無法照著實現,會依臨場即興更改自己的設計 。目前想到的替代方案是:鼓勵學生自帶材料並給予加分,若是沒有盡量用替代品再口述原設計,以做模型的方式呈現。

課程規劃
  • 01
    了解各族群文化

    介紹各族文化脈絡與特色,以及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增進彼此文化的認識與交流,藉由探索家鄉文化,找回對自我文化認同。

  • 02
    探索連結與淵源

    從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思考彼此生活與文化特色的共通性,探索相似之處的淵源是否有其關連性、增進認識不同族群文化的豐富與多樣性,發展族群融合之文化素養,維護多元文化價值。

  • 03
    找尋價值與創造發展

    保留文化特色,並從現代實用的角度,考量各個面向比較分析攜帶便利性、防水、防曬的功能性、造型的美感等,運用美的形式原理、時尚、美感的觀點,進行概念發想,改良出未來版的斗笠。

  • 04
    概念發想與設計規劃

    依美感的六個構面(色彩、比例、質感、結構、構造、構成)材質、造型、制訂出產出的斗笠。設定產出斗笠的主題、意境、故事、技法(工法)、風格,呈現斗笠蘊藏的美感及文化意涵。

  • 05
    原型製作

    實踐製作所發想的設計模型,小組合作考慮造型、材質與美感將發想圖合力完成。

  • 06
    構想測試與方案改進

    持續完成斗笠製作並進行測試及改進,編寫成果展示敘事腳本。

  • 07
    學習反思與心得回饋

    分組上台成果發表,教師設計回饋單與評分表,回饋單發給每位學生填寫個人課程中所學習到的心得回饋,評分表則是讓學生參與評分並表達出個人觀點。

張莉菁
國立臺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教師

任教於國立臺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