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生活有感是美感教育的最終目的也是初衷,觀察與體驗是第一步,過程中讓孩子自動自發從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探索美、實踐美、建立自信美。啟發孩子敏銳的觀察力及豐沛的感受力,探索生活環境美以及生活周遭經典的設計等符合美感形式的案例,進而使其自身具備美的素養,同時培養獨特的表達力。
美好生活午茶時間六堂課以分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進行,以異質分組方式,培養孩子們主動思考、討論、合作、分享,共同完成的學習任務。
在一個形象當中,色彩是最直接可以感受到美感要素之一,令人感到愉悅的色彩搭配構成,通常要能展現調和的原則,讓所有的組合要素可以和諧共處,因此本課程期望透過生活物品排列的美感試驗練習,讓學生關注色彩調合、色彩與構成關係,再欣賞國內外各式的生活飲食例子、設計的圖片分析其色彩意象的組合,討論色彩意象美感在自然界令人感到調和的原理,接著讓學生應用色彩意象與構成均衡原則,排列出屬於自己的飲食美學。
本課程以培養孩子主動開啟自我 色彩感知力 、 發現構成力 為主軸,以生活中食衣住行為探索對象,透過觀察、探索、體驗、驗證、分析、操作、分享等學習歷程,將感知具體實踐在生活日常中。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透過色彩與構成的探索發現,開啟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有感觀察,更有自信能表達美感體驗並且嘗試改變身邊的環境,小至書桌大至校園社區,讓學習與生活自然的接軌起來。
教師課後省思
本次美感課程設計中,讓學生自己來,由生活中觀察美好的色彩與構成的規律,發現什麼是調和色與對比色的配色,探索配色比例及色彩的聯想,體驗到合宜的構成組合,發現色彩與構成在日常中的影響力,學生嘗試到親手擺盤甜點,當個小小甜點設計家, 將甜點擺放適切的佈置位置,嘗試拍攝出美好的角度構圖,透過歲末祝福箴美好賀卡義賣活動,實踐美感並回饋到生活中。
一系列的課程,可以從學生的心得回饋中,得知美感體驗有部分巧妙紮根在孩子的心裡,孩子開始對生活中不僅僅是食的部分有感,從自己這盤點心為起點,到自己的房間,到外頭的世界。反思部分,課程的進行中,六堂課時間部分有些匆促,下回可嘗只用單一構面來進行(色彩或構成),才能讓學生有反饋的機會。
-
01午茶時間觀察家
1. 比較看起來好吃的甜點? 影響的要素有哪些?(顏色、造型、排列、口味…….) 2. 比較各式點心擺設? 3. 比較各式餐點的擺盤配件? 4. 結論:學生發表營造好吃美感要素外在要素有那些?(色彩、構成、質感….)
-
02甜點色彩分析
1. 提供多種不同甜點圖片,分析色彩的組成、色彩的比例…. 2. 學生主動使用色票找出點心中相應配色 3. 學生主動發現 ① 配色組成之色系 ② 色彩比例 (主從關係)
-
03午茶時間色彩想像
1. 接上堂課 2. 學生發現酸甜苦辣的感覺與自然界中色彩心理的聯想 3. 學生發現可口甜點的名稱和色彩抽象意義相關性 (如:巧克力-黑-黑森林 ) 4. 練習用色彩抽象意義命名點心
-
04午茶時間單色構成分析
1. 教師提供多種點心擺設圖片,並從中讓學生主動連結美的原理原則中漸層、對比、反覆、律動等之構成觀念 2. 學生練習使用各式幾何圖形之0.2mm單色紙板(圓形 ,三角形 ,方形 )排列構成之原理 3. 學生分享構成原理的美的感受
-
05甜點色彩+構成分析
1. 提供點心廣告DM、菜單 menu中點心擺設照片,學生主動觀察色彩與構成的編排關係 2. 學生發現色彩主從關係的平衡與變化 3. 學生發現構成主從關係的平衡與變化 4. 學生分享並紀錄以上的練習活動
-
06午茶時間美感共享桌
1. 教師準備點心材料 餐盤,提供學生開始擺設下午茶點心時間 2. 引導學生設計主食材(視覺焦點) → 思考擺盤布局(形式原理的應用)→裝飾點綴 3. 學生拍照並完成點心命名 4. 分享小組或個人分享表達美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