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發現海的顏色

核心概念
  • 色彩的美感
  • 環境中色彩的多樣性
  • 色彩的變化與可能
美感知能
  • 色彩的意涵
  • 色彩的變化性
  • 自身對色彩的感知能力

課程概說

學校屬性與位置皆與海洋有深厚的關係性,而根據分析「藍色」正是全球需求量最大的顏色,是因為藍色傳達的意象是正向且具威信度的,facebook 的創始人Zuckerberg 在設計 facebook 時為什麼選用藍色,也是有所根據,Zuckerberg 本身是紅綠色盲,藍色是他最明白清楚的顏色,而藍色也是男生與女生共同喜好的顏色,所以歷來多間企業如 IBM、Twitter 都用作主色,皆因藍乃大眾顏色,而且冷靜意涵比較全球通用。甚至藍色具有效舒緩緊張情緒之效果,進而促使更多人想找到新的「藍色」。

所以以海洋的色彩─「藍色」作為此次課程的發展重點,以身邊可見的大自然藍色(海洋、天空)與人造藍色(本校藍色制服)為出發,讓學生重新思考有關「藍色」的種種可能,並透過廣泛的觀察,重新面對色彩,並藉由觀察、收集、分析、解構與重新的構成來認識色彩,建構屬於基隆海事的「藍色」。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將認識更多屬於色彩的知識,並能藉由課程的活動認識色彩的豐富度以及覺察到色彩與生活的關係性,並開始思考色彩、理解色彩並應用色彩,擴展生活中的美感體驗。

 

教師課後省思

  1. 手機 app的使用:手機的使用在這個時代非常普及,教學若能結合操作,相信學生能力更可以利用科技資訊提升,課程在操作部分採了 Pantone Studio,不過手機系統的不同,在Android並無 Pantone Studio,後來在 Android系統中建議學生使用 Pantonera,軟體的些微不同一方面讓課程的安排出現了兩套軟體研究,在說明時必須更清楚指導學生以避免混淆另一方也因為軟體這樣的差別,讓 App的操作有了更大可能性,老師與學生各用不同角度摸索發展出 的操作有了更大可能性,老師與學生各用不同角度摸索,發展出比原先預期的色彩觀察更多的可能性。
  2. 實作的分組教學:原先的課程安排以完整的一節課作為實際操作的部分,後來考量學生狀態,調整為1.5節課的實作,以每組兩個人先行繪製藍色圖板,讓同組同學互相幫助,也藉此互相學習,討論,研究藍色的調製,這對實作課程有著實的幫助,學生可以建構起實作的基本概念,清楚明瞭相關步驟,也達到互助合作的學習,在此次的課程中,這樣的調整,是最成功的部分,也讓藍色圖版的繪製達到前所未有的完整與成功。
  3. 學生對生活細節的關注:過去實作課程一向都是我教學的惡夢,除了亂七八糟的教室,還有學生永遠洗不乾淨的水彩筆與調色盤,但這一回完全改觀,這可能源自於我重新調整更規則化的實作步驟,但我保留了整理的表現空間,只要求課程結束桌面上應該要有的工具與物件,學生開始注意到細節,各組也可以以一種自己的規則整理好工具與物件,形塑出另一個構成的美感訓練,這是我始料未及的,但也是教學中感動的,因為學生已經開始知道且享受生活中各種可能的美感表現。
  4. 最終作品的模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是享受的,對於重新認識色彩,並更進一步了解藍色的變化,且嘗試將心中的藍色調製繪出,看著他們完成屬於自己的小藍畫布,看著他們臉上滿足的笑容,我肯定這個課程是成功的,他們對於色彩的認識有了新的視野。但過往的美術課程似乎都太強調作品的實用性與最終結果,演變成學生好像到最後,還是要追求一個過去經驗中曾經有過的作品模樣,才有辦法肯定這個課程,他們看著單一色彩的畫布雖然開心,但心中似乎害怕著,不斷提問「下次要在上面畫圖案嗎?」讓人不禁思考畫圖難道只有圖案的表現嗎?更思考美術課應帶給學生怎樣的視野。

 

課程規劃
  • 01
    認識色彩─認識藍色的一切

    介紹世界不同的藍色以及藍色在各行各業的使用。並進而探討文化中不同藍色的文化意涵。

  • 02
    觀察拍攝與擷取色彩─收集眼前的藍色

    藉由相機拍照功能去發現及收集身邊不同的藍色。

  • 03
    分析討論─分析歸納各式藍

    利用科學方式分析色彩,並討論其中異同,進而了解色彩。

  • 04
    調色介紹─選擇一個我的藍

    沈思自我並挑選一個屬於自己的藍色。

  • 05
    作品製作─製造一個我的藍

    藉由調色與繪製認識色彩。

  • 06
    作品製作分享─分享大家的藍色

    由各式的小藍色組合成大藍色的變化圖譜

  • 07
    新的認識與感動─感受與討論藍色的情緒變化與文化意涵(延伸活動)

    藉由學生創作的大藍風景,引導感受不同明度彩度的藍色情緒溫度。

  • 08
    色彩的無所不在力量─認識其他色彩的情緒變化與文化意涵(延伸活動)

    認識色彩在不同明度彩度上的差異,所衍伸出來的文化意涵,並瞭解如何更適切使用色彩。

林維瑜
國立基隆高級海事職業學校 教師

任教於 國立基隆高級海事職業學校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