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玉山國中七年級學生均有攀登麟趾山經驗,從中去思考沿途自然景物與挑戰的感受,遙想這學年攀登玉山前峰的想像進行主題美感應用教學。分組設計出一款跟玉山人文史地、自然生態、挑戰心路歷程有關的桌遊。首先分析現有桌遊的色彩及收納構成,其次進入桌遊設計過程中,以色彩為主要構面進行配色教學,從中引導學生完成色彩計畫,找出自己主題桌遊的主色調與背景色系,再運用強調色進行角色或重點物件配色。輔以構成的美感,從場景、遊戲元件、說明書等之收納,完成立體構成的合宜性教學,以及背景或卡牌設計等平面構成教學,完成玉山美感桌遊。並讓學生反思自身在登山經驗中對於自然與環境議題的感觸,以及未來面對生活事物時對色彩、構成有感覺。
美感預期成果
- 透過構成的格線觀念與收納進行連結,讓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與收納有關事物背後的設計原因,以及能體會其設計與製作的合宜性之美。
- 學會色彩計畫中主色調、強調色與色彩意象的應用,並在未來生活物件上能夠思考色彩運用的合理性。
- 藉由桌遊設計過程能夠讓學生理解在製作一件生活器物過程中,對於構成與色彩的美感思考,具有重要的實用與適用內涵。
教師課後省思
- 在製作的時間因為學生能力不一,有的班級因學校既定的校慶、段考等活動而無法上課,延宕預期課程進度,在下學期運用四堂課繼續完成作品。規畫課程時,這次上課過程意識到這是多元而複雜能力的運用,或許在未來遊戲角色製作可以當成家庭作業,因其不在色彩與構成的主要教學內容,避免耽誤太多時間,在這次的課程中,學生運用輕黏土與紙板製作角色,各組都超過一個半月的時間。若是手做能力較弱的學校,可考慮課堂討論造型,回家製作,帶到學校上色,可解決製作時間不足的問題。
- 構成部分,學生對於分隔收納沒什麼想法,可能由於時間不夠,缺少討論,都用直覺處理問題,需要老師多次提問與引導才能有想法。未來在構成格線收納的教學,可先讓所有桌遊物品只製作局部完成,接著討論與排列物件進行思考,完成桌遊盒子設計,在製作時各組就可分配工作完成作品,以期在一個學期中完成主題課程的作品製作。
- 此次課程進行過程,從學生不知如何著手進行,到各班、各組都能主動分配工作,完成作品。感受到學生喜歡自己製作遊戲的氛圍,而且各組也相互競爭想要把作品做的完美,看到學生如何溝通與分配,從吵鬧到自我調整腳步配合桐學,這在課程設計時是我沒有預期到的學習改變,除了美感知識的學習,學生態度的調整應當是主題課程設計時的一大思考核心。
-
01玉山想像話1
回顧爬麟趾山經驗、勾勒挑戰玉山前峰想望,發想玉山主題方向。
-
02玉山想像話2
各組解析桌遊設計以及收納與用色,發想玉山桌遊草圖、訂定色調。
-
03玉山想像話3
各組報告桌遊設計與難處,導入構成格線概念,各組細修收納草圖。
-
04精彩桌遊趣1
運用色票確定玉山主題主色調、強調色,寫下各種元件如何運用。
-
05精彩桌遊趣2
各組報告色彩計畫,補充色彩在視覺引導性的應用,開始設計元件。
-
06精彩桌遊趣3
老師統整各組問題,以視覺引導進行提問,並開始製作相關元件。
-
07精彩桌遊趣4
將視覺引導與色彩意象觀念運用到各式元件製作上以解決美感問題。
-
08精彩桌遊趣5
教師補充色彩與構成在應用時的搭配案例,學生再次進行製作。
-
09精彩桌遊趣6
提供強調色與背景色如何搭配的案例,學生進行棋子等元件上色。
-
10構美收納盒1
格線構成收納ppt說明,運用紙箱初步設計收納外盒及遊戲底板。
-
11構美收納盒2
各組發表盒裝收納理念,教師、同學給意見,各組紀錄後再修正。
-
12構美收納盒3
再次以構成概念(尺寸、格線、拿取順序)再重新製作並與老師討論。
-
13構美收納盒4
再次微調收納盒的空間節省與構成美感細節,正式製作盒子與底板。
-
14構美收納盒5
組員分工,以構成概念完成盒子與底板製作與圖示構成設計。
-
15構美收納盒6
組員分工,以構成概念完成盒子與外觀設計。
-
16構美收納盒7
組員分工,完成桌遊細節與說明書討論。
-
17構美收納盒8
桌遊收納盒及外觀圖示構成設計與發表,教師依主題補充構成想法。
-
18構美收納盒9
完成玉山桌遊,進行試玩與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