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我的「構成」應用

核心概念
  • 構成構面的美感
  • 合宜的構成構面
  • 合宜的「構成美」再利用
美感知能
  • 能發現與探索生活周遭環境的構成元素
  • 了解體會「構成美」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能將「構成美」運用於生活中

課程概說

構成就像「關係」一樣,同樣東西因數量不同而有哪些關係、不同種物品之間又有何關係?是對等的,還是有主賓關係?所以找到舒服的好關係就如同找到美的構成一般。因此這次構成美的練習定位在「找到美好的關係」,最後要讓學生找一個生活主題操作練習。
課程最終的練習是回歸生活,在生活經驗中尋找能改變的地方。讓學生在構成課程中學習到「發現問題」—「思考(構成元素的轉化)」—「改變(構成美的應用)」。

美感預期成果

1. 美感基礎課程的累積。
2. 能發現與探索生活周遭環境的構成元素。
3. 了解體會「構成美」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 能將構成美運用於生活。

教師課後省思

從剛開始的美感通識課程到最後的學生版畫作品牆,這整個真是太大的工程,而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原本的教案設計是校園拍照練習找構成後就接著進行紙與紙的美好關係,但這兩個課程我一直覺得沒有很好的延續性與相關性,因此後來改上版畫課程,利用版畫構圖來進行「構成」的練習,沒想到得到許多回饋,而學生作品也因為學習過構成而顯得更完整更有創意,他們和我都很喜歡這個單元。
而意外的收穫是當初為了示範校園取景給學生看,我先拍了一些民族國中的照片上傳臉書,沒想到獲得同事們與學務處的青睞與大力支持,因此舉辦了一系列的活動:

1.全校師生都可參加的「民族校園拍照比賽」,我的學生美術課時拍的照片是一定要送件的。
2.二年級:每班使用3張班上同學拍攝的照片,分組進行「新詩創作」。然後自己錄製成音檔,或者來學務處尋求協助,最後由學務主任剪輯成影片,於聖誕活動時播放。學生們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呈現,彷彿變身文藝青年,聲音也都有了表情,感覺好像氣質立刻提升呢!
3.一年級:每班進行聖誕節校園情境佈置,使用國二學長姐們美術課拍攝的校園角落,為許多空白已久的公布欄換上新裝。

課程規劃
  • 01
    餅乾排列之美

    1.理解點、線、面的概念。 2.運用餅乾排列點線面的構成,不能有圖案或圖像思考。

  • 02
    美感電子書應用-換我來說「構成美」

    1. 觀看美感影片-美感入門構成篇,填寫學習單練習一~練習三。 2.觀看廈門六中初中部合唱團的孩子們翻唱周杰倫經典歌曲《稻香》,童聲無伴奏。看完影片搭配填寫學習單中的練習四,找出影片中的「構成元素」,檢驗學生是否理解什麼是構成元素。 ❉選用影片理由:1.利用「音樂影像媒材」來介紹視覺構成,目的是讓學生感受理解藝術之美是相通的。2.畫面單純,容易找出構成元素。3.阿卡貝拉版的稻香,加上杯子打擊等,由同樣年齡孩子演出令人驚豔。

  • 03
    四種構成要素

    1.列印美感電子書裡的美感圖片並護貝,每位學生隨機分配一張照片。 2.在黑板寫上四種構成要素,讓學生自行判斷、歸納照片是屬於何種構成要素(對稱的古典美學、平衡的現代美感、主從關係、格線),輪流上台貼在適當的位置,並請學生簡要說明。 3.最後老師說明下周校園拍照注意事項與攜帶手機規則,並且要運用學習的四種構成要素取景。

  • 04
    利用構成要素尋找校園美景

    1.讓學生透過相機或手機用拍照來觀察探索學校有哪些美的構成並說明。教師協助列印出照片(下一堂課張貼於學習單)。 2.出發拍照前再次提醒1.依「構成要素」取景2.每人交3張照片3.下課10分鐘前務必回教室傳照片。

  • 05
    設計轉換校園照片(構成運用)

    1.老師列印出每個學生的3張校園照片。 2.學生張貼於學習單上,並完成學習單上的圖案變化。 3.選擇合適的圖案,重新排列組合於葉子板型上。(之後要運用於版畫創作)

陳鈺婷
高雄市立民族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高雄市立民族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