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框』『架』之間」的藝享世界

核心概念
  • 比例構面的美感
  • 合宜的比例構面
  • 構成構面的美感
美感知能
  • 認識生活環境中,常見的量測工具與單位。
  • 了解相同造形物因不同的量測工具得到不同的「數」。
  • 認識比例是造形物的「全部與部分」或「部分與部分」之的「數」關係。
  • 欣賞人體、漫畫人物的「比例」之美和趣味。

課程概說

藉生活中常見的印刷用紙、照片、建材進行觀察與討論,讓學生分析「分割方式不同和構成的多元形式」、「創意自由和材料最經濟環保的使用」等課題。
透過畫框選用學習活動,讓學生感受畫面「聚焦與延伸」的視覺效果,並運用漫畫人體比例觀念、嘗試媒材拼貼技巧表現「自畫像」,並為該作品完成具有「比例之美」的「創意畫框」。
學生檢視自身、家庭與人際發展,思考科技高度發展下的人我關係,經實作完成具有視覺形式「比例之美」、「構成之美」的「家庭(家族)相框」,實踐生活美感。
進一步鼓勵學生以「框」、「架」發想,構築科技時代個人和人際網路的視覺呈現,共同討論創作成果發表與分享(策展),完成以視覺形式具體展現社會和諧的「比例之美」。

美感預期成果

1.「比例之美」建構人際社會和諧新秩序
2.量測工具、計量單位的改變,讓人們重新思索透過美的力量展現多元與包容。
3.體驗各種比例之美,創作相框等生活小物。
4.樂在學習、創作強化美感經驗。
5.探索美感、設計相關職涯。

教師課後省思

(一)感謝:美感教育學校實驗課程實施計畫所有工作夥伴們的熱情付出與努力,特別是南區基地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行政團隊、及助理夥伴的支持與及時協助。
(二)參與美感教育課程學校實驗課程實施計畫能透過共學、研習,與時俱進的學習才能夠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能,不斷的為教學現場注入新活力與創意。期待未來,美感計畫能啟動新的發展,讓有為者造福社會。
(三)執行過程中,學校各項活動與考試仍影響學生對教學的反應,例如:段考期間,學生較關心學科成就的準備;運動會比賽……等學校特色活動時,學生會投入較多時間、精力準備;然而此次帶入人體服裝比例、漫畫圖框、版頁與腳本繪製實務……,學生興緻大為提升。

課程規劃
  • 01
    我的家庭樹

    「我的家人(家族)真可愛」:家族群像記錄與美感

  • 02
    「『框框』的藝視世界」

    「話.畫.測量」:覺察生活環境中常見造形物的「尺度」改變,發現「適用、便利……」的人因科學與比例之美。

  • 03
    「『框』『架』的藝享」

    「『框』『架』之間」:以「框」和「架」發想,共同討論、策展,藉發表與分享創作成果,具體展現「比例之美」。

李真美
國立新營高級中學 教師

任教於國立新營高級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