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美感學園學生證

核心概念
  • 構成的美感
  • 合宜的構成
  • 主從關係明確的構成
美感知能
  • 格線的分割邏輯
  • 主從關係凸顯焦點

課程概說

構成,關於位置的學問,關於「在一起」的位置。

透過構成美感kit的色紙幾何圖形擺放練習,讓學生從「動手放放看」去感覺局部和整體的關係,到「動腦放看看」體驗到預先規劃的重要;從擺放的過程中,探索不同形狀、大小、顏色及擺放位置,會造成哪些相異的視覺心理感受,並發現物件間的主從關係。再以格線的分割邏輯為基礎,重新觀察生活中的各式排列,發現具美感的構成。接著,利用現有的學生證,嘗試將複雜訊息先類比轉化為幾何圖形後,進行有層次的訊息處理及呈現之初步練習。對構成有基本概念後,利用色紙試作「美感學園學生證」版形,讓學生實際體驗版面設計中的構成應用,並藉此提高對日常生活中各種構成美感的察覺,理解合宜擺放位置的美感及重要性。

翻開皮夾,林林總總的證件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張?你覺得最美的是哪一張呢?拿出你的學生證,我們來試著用構成聆聽,施一點美感魔法,讓你的學生證一出手便知有「美」有!

美感預期成果

1.對於日常生活中的構成能有感。

2.能去思考這些構成方式是否合宜,是否有美感。

3.對於構成中的格線分割邏輯和主從關係凸顯焦點有基礎認識。

4.能透過訊息轉化幾何圖形去安排呈現複雜訊息的位置。

5.可利用色紙初步設計出訊息層次主從關係的個人學生證。

教師課後省思

剛開始在操作構成kit練習時,雖然只是單純分解與嘗試重組的目標,但學生容易失焦造成花費的時間遠超過預期,後來調整學習單,循序探索如何以單色多色凸顯主題,再輔以格線分割與凸顯焦點,並將操作時間略微限制,有效幫助學生聚焦與理解版面構成,進一步也發現了色彩與構成的關係。

設計學生證之前,引導學生討論身分證再設計的議題,討論熱烈,超過預估時間,爾後可再延伸為一堂課,包含何謂好證件的設計探討,釐清美感需合宜,方能應用並落實於生活中。學生對於設計學生證大多相當興奮,但少數學生易陷入為自己設計「個人學生證」,導致使用文字與圖像完全只思考個人喜好,需於設計與實作過程中反覆提醒,以免失焦。

本學期課程中大多為平面版面構成練習,於期末增加兩堂連堂的甜點零食擺盤趴活動,帶進點線面在構成上運用的概念,並透過「主角甜點」限制與聚焦,讓學生利用實物選擇來練習擺盤。課堂討論與反應熱烈,雖然甜點零食誘惑在前,學生仍能以美感為最終考量(而非挑選喜愛的零食擺好擺滿而已),小組激盪發揮創意,完成餐盤上的構成之美,令人驚艷!

本課程可再延伸與色彩或質感搭配,作為進階練習的擺盤,甚至辦桌,或編排班級刊物、佈置教室皆適宜,讓學生從構成基礎認識,到構成綜合練習,更能完整理解與應用。

課程規劃
  • 01
    第一堂課 <構成的kit練習1>

    將一張色紙分割成四個單位,並且用這四個單位在規則內完成AB兩個題目。

  • 02
    第二堂課 <構成的kit練習1-2>

    發下兩張色紙,給予適當提示,讓學生繼續上次的練習。

  • 03
    第三堂課 <構成構面電子書> <學生證有話說>

    1. 參考現有的學校學生證,討論學生證上應出現的基本必備訊息有哪些? 2. 學生證上可加入的附加訊息或元素有哪些?(例如:學校的象徵符號或特有圖像)

  • 04
    第四堂課 <學生證的簡化構成練習>

    1. 將上週回家作業找到的學生證上的抽象訊息簡化,類比轉換為幾何圖形。 2. 利用色紙切割出轉換後的訊息幾何圖形。色紙顏色限制為黑、灰、白,依訊息輕重選用。 3. 利用切割後的色紙再現該學生證。

  • 05
    第五堂課 <美感學園學生證版型試作>

    決定學生證上的主要及次要訊息有哪些,並利用色紙(黑白灰)切割出類比轉化後的幾何圖形。

  • 06
    第六堂課 <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觀摩並討論。

黃逸渟
新竹縣立東興國民中學 教師

曾為苗栗縣立興華高級中學 教師
現任教於新竹縣立東興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