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生活無處不構成

核心概念
  • 美的原理原則:反覆、對比、漸層、韻律、對稱、均衡、統一。
  • 具有美感的構成方式:對稱構成、不對稱但平衡的構成、具有主從關係的構成、以格線分割的構成、由許多零件組合而成的構成方式。
  • knolling 藝術排列原則。

課程概述

本課程主要分為「嘿! 美在哪裡?」、「GO!構成」、「創皂傳說-祈福袋製作」、「創「皂」傳說--祝福」四個子題。首先以圖片分析比較的方式幫助學生感知釐清美的原理原則,之後導入具美感的構成方式的概念。再從美感網站上構成的小遊戲,檢測學生是否能分辨畫面是屬於哪一種美感的構成形式。利用教師自製的教具(單色的點、線圖卡),以小組合作與分組競賽方式練習:反覆、對比、漸層、韻律、對稱、均衡的圖面構成。並運用knolling 藝術排列原則,從文具排列練習中,幫助學生以格線分割方式將許多零件組合成具美感的構成畫面。之後利用點的形式要素,以圓形貼紙由單色、大小、雙色逐次增加不同變化,達成具有美感的構成練習,並以此為基礎,完成國九祈福袋外包裝的圖案設計。最後運用「統一」的構成美感製作祝福卡,並包裝自製的手工皂,再放入之前的祈福袋內,以傳達學弟妹的祝福之意。藉此讓構成的美感因子由感知、釐清、分辨、練習、創作的歷程,落實於生活之中。

美感預期成果

  1. 本次課程希望藉由建立美的原理原則的概念,幫助學生擁有分辨生活事物構成美感的能力。
  2. 運用提問與實作的方式,讓學生經過概念釐清,能分辨具有美感的構成類型後,由練習進而創作,以完成具有美感的構成畫面,並將之運用到生活之中。
  3. 結合國九學姊長會考祈福活動作為課程最後的成果展現,希望製作的祈福袋能將祝福與美感因子一同傳遞出去。

教師課後省思

  1. 構成無所不在:兩個以上的物件擺在一起,就會有構成的問題。在生活中,構成是無所不在的。因此對於剛進入國中階段的國七學子,在修習好「構成」基本概念後,可以很容易轉化達成其他各種學習任務,如:海報製作、班刊編製等。因此先修習「構成美感構面」有其必要性。
  2. 從「美的原理原則」說明具有「美感的構成」:綜觀市面上的教科書,國七的課程內容中不外乎都有一課專談「美的原理原則」,反而未見單純從構成視野來介紹具有美感的構成。因此為呼應選定教科書,也方便學生能理解並連結兩方的共通性,本課程先從「美的原理原則」導入,再依此原則擴及討論具有美感的構成方式。並補充美感電子書提出的構成方法與knolling 藝術排列原則,再加入「點、線圖卡」小組練習、「個人學習單」貼紙構成練習,最後轉化成祈福袋與祝福卡創作,讓構成的美感因子經由感知、釐清、分辨、練習、創作的歷程,落實於生活之中。
課程規劃
  • 01
    嘿! 美在哪裡?

    學生能利用點、線的形式要素來完成具有「反覆、對比、漸層、韻律、對稱、均衡、統一」美感的構成畫面。

  • 02
    GO!構成-1

    學生能運用knolling 藝術排列原則,以格線分割方式將許多零件組合成具美感的構成畫面。\t

  • 03
    GO!構成-2

    欣賞Design Ah影片(排隊動線),探討物體排列所產生的秩序美感。之後請學生勾選1~2種美的原理原則,利用圓形(單一形體)貼紙由單色、大小、雙色逐次增加不同變化要素,完成符合美感的構成練習。

  • 04
    創「皂」傳說-祈福袋製作-1

    為配合國九學姊長會考的「創皂傳說」祈福活動,國七學弟妹於本週先以8開丹迪紙為材料,運用折紙、裁剪、黏貼的方式,製作放置國九學姊長祈福皂的紙袋。

  • 05
    學生能運用美的原理原則,設計具有美感的構成畫面。

    學生以之前構成練習的作品為參考,運用美的原理原則,以造型打孔機裁切特定圖形,並用大小變化、色彩搭配等設計具有美感的祈福袋外包裝的圖案。

  • 06
    創「皂」傳說--祝福

    教師說明「統一」的美的原理原則後,請學生設計一張祝福卡,其色彩與造型需與祈福袋產生統一的美感。之後包裝自製的手工皂(於彈性課程製作的作品),最後將祝福卡與手工皂放入之前的祈福袋內,未來在校方舉辦的祈福活動中轉交給學姊長們,以表達祝福之意。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