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品嘗生活處處香

核心概念
  • 構成中的主從關係凸顯焦點
  • 構成中的組合構成樣貌
  • 需運用色彩的合宜配色為輔助,進行組合試驗
美感知能
  • 挑選適當圖像與細心裁剪技術
  • 合宜的配色組合
  • 數位圖像在Microsoft Word的去背運用
  • 認識熱轉印的印製技法
  • 布料的基礎縫紉(家政老師協助)

課程概述

課程主軸以美感六大構面中的構成為主,目的使學生體驗構成中的組合構成樣貌之試驗與實踐。以生活中常見且運用於飲食中的食材出發,引起學生生活記憶與探索動機;從單純的食材出發,延伸食材的來源、養成、製造包裝、生活料理運用、食用文化等進階學習;蒐集圖像,形成學生的飲食地圖,將自己與生活環境串接,藉此課程深度理解食物食材特性與珍貴價值,除重視視覺美感養成外,更推展與環境共生共好的美感素養。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發現生活質感與美感的存在關係與價值。
2. 尋找主從關係的構成美感,發現構成美感多重視覺型式,使學生理解構成美感非僅只限於形式美感之範疇,而是文化導向卻存在著美感的意識執行。
3. 學生從實作中,執行構成美感中的整體情境風貌,達成與他人良善互動及環境共好的美感素養目的。

教師課後省思

1.追加前導課程,使學生明瞭為何要上美感課程,開啟美感與生活的連接關係與重要意義。
2.學生對於秩序美與構成的基本定義認知不清, 需延長課程說明與操作的時間。
3.應強化課程趣味,與多面向驗證。以實驗性質為教學策略,教師應不給予任何規則與協助,學生直覺式的進行本能嘗試版面編排,教師再統整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方式。學生於視覺上構成美感有感,以便理解為何美感概念,需有『構成』此要素的意義。

課程規劃
  • 01
    [看到它我一定要吃的啦!] 發現平時自己愛吃的食物,認識食物食材的各種資訊與面向。

    學生自行攜帶各大賣場的廣告宣傳單與品項印刷品。學生透過廣告印刷品,剪下自己平日喜愛的食物,分類分析喜愛原因、食物來源、與食材特徵

  • 02
    [食材百變風味] 一.啟動學生對食材的脈絡認知。 二.將鎖定探索的食材與生活飲食習慣文化,進行紀錄與圖像蒐集分類。

    老師設計食材歷程學習資料,使學生回憶並分析判斷自己日常對此食材的深入了解,以心智圖畫下脈絡,並蒐集相關圖片

  • 03
    [蛻變的主角] 一.學生從蒐集的圖片中,認定製作範圍中的主視覺圖像。二.加入色彩意象,加強對主視覺與輔助圖識的美感配置。三.運用以秩序為基礎,將構成中規律特性加入實作

    老師準備B4紙張,各色紙張數張,指導學生構成中的美感要素,實踐於作品中.

  • 04
    [我的記憶地圖] 一.書籍與文本的典範循跡,讓學生透過文書編輯的美學實踐,學習構成的美感表現手法。 二.學生可透過各式圖像或描繪,完成屬於自己喜愛實務的美味地圖樣貌,拼貼於紙面上。 三.學生須考量色彩配置的適當性與相關性,大小比例的構成美感。

    以構成美感中的運用組合、主從關係、與秩序美感的構成方法:成套、重複、相異、整齊等的概念要素進行圖像擺設操作。去除格線式構成,建立多面向布局的構成美感。

  • 05
    [轉化的美感] 一.學生能理解熱轉印的施作技巧。二.學生能判斷與選擇適當合宜的構成圖像。三.說出編排圖像過程與目的意義

    一.教師準備布料與熱轉印紙張材料。二.將學生編排完成的圖像,經由噴墨印表機,印製於熱感應紙張中。三.學生將是先挑選好的布料,將已經印好的熱轉印紙,經由熨斗整燙,印製於布料上

  • 06
    [食物的記憶] 一.美化餐墊的邊飾。 二.學生能分享對自製餐墊美的感受。 三.能認知生活飲食文化的可貴,進而建構對文化認同與環境共好。四.能分享與認同他人的飲食記憶,吸取多面向的不同觀點

    一.透過縫製施作技巧,將餐墊四邊進行修飾與美化。 二.\t課程結束後,學生書寫描述對此次課程的心得感想,張貼於校內,分享給全校師生鑑賞。

蔡文婷
高雄市立正興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高雄市立正興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