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將筆劃位置視為空間,嘗試拆解文字筆劃線條進行位置的挪動、調整局部物件的的放大或縮小,進行設計草圖繪製,並從中感受物件(線條結構)間的關係是否均衡。並透過對自身特質的理解與探索,對照選取色彩的冷暖色、明度、彩度的判別,選出可參考使用的色彩的組合表現,以色彩呈現層次。
同時在表演藝術課程進行同步的相關歷程,利用名字的故事、文字的性質情緒、及所收集的質感盒作為課程的線索文本,運用肢體感受與空間互動的變化性呈現動作的質地,並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個小型的身體作品。
美感預期成果
1.能體驗從自身背景文化出發的創作轉化過程
2.能從生活環境中取得素材與靈感增厚作品的質地
3.能自意義到造型到形式,體驗作品逐步完成的歷程。
教師課後省思
這次的教學對象是九年級,中間會遇到考試或是相關活動,所以沒辦法連續每週上到課程,在製作課中,因為1次45分鐘,還要留時間在清洗用具上,真正操作的時間較短少,下次可以先尋求調課安排,讓學生可以一次連上2堂課,不要打斷創作的情緒。
在美感構面上的引導之外,其實花了更多時間在讓學生探索自己的生命,雖然不一定能反映在作品製作上,但是對於學生的學習其實有很好的助益。
-
01名字的故事與我的樣子
學生事先詢問家人關於自己名字的由來,並在課堂上分享,利用「自由書寫」形式將自己過往的生活故事以歷程圖方式完成。
-
02文字造型重組與應用
學生將自己的自選字進行筆劃拆解,透過挪移、改變比例、重組等方式重新產生新的文字,並與老師討論微調。
-
03質地的層次
將選定的文字放大四倍並形成空心字體,進行細微調整,用白板筆描繪在投影片上。
-
04情感的層次
利用36色鉛筆,以自己性格為參考,利用色彩的明度、冷暖色、彩度等分析,找出符合自己的色彩,決定字體顏色與背景顏色。
-
05字造空間1
作品繪製以壓克力顏料進行,為方便作品最後微調,字體與背景分別繪製在投影片的兩側。作品的顏色依照前一週選出的色彩進行調製,平塗在投影片尚待乾燥時需再塗上第二次讓顏色呈現均勻並且足以覆蓋。
-
06字造空間2
造成了一個新字,也重新回顧自己的生命與家人的期待也許沒有完全吻合,但是自己的生命與未來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