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以鐵窗的生活觀察了解線條的構成

核心概念
  • 構成形式構面的美感
  • 合宜的構成構面
美感知能
  • 知道構成的形式有哪些
  • 能理解畫面的均衡性,主從/格線關係

課程概說

這兩班的學生在七上使用教科書,已習得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形式原理;也觀察其中的隱形線性構成,藉由構成感知的體驗活動(利用美感學習工具KIT-Lessons構成篇作活動體驗),讓學生從練習中發現美感的發散和收斂的構成;並從咖哩飯簡餐的色紙排列活動中發覺主從關係、對稱、均衡的位置;思考過後排列決定後,擺放在西卡紙上呈現。
從生活居住的鐵製鐵窗的構成形式,用手機紀錄下來,在課堂中進行描繪並觀察比較它們的差異,並分辨出構成形式的不同。選擇一件自己最喜歡的鐵窗形式,利用細麻繩裁剪黏貼在卡紙上呈現分享。

美感預期成果

1.了解構成的基本形式
2. 發現自然和人工美中線條排列與點線面的構成
3. 學會觀察並比較自家住宅鐵窗在合宜的美感構成要素(均衡、對稱、主從/格線關係)
4. 運用生活中鐵窗的基本構成形式展開觀察和分辨,並運用在實作任務中,能排列自己要表達的      窗花線條安排,使其能有主從關係或均衡或對稱且有秩序的版面配置。
5. 讓鐵窗的構成與學生的生活美感貼近。

 

教師課後省思

老師自製構成篇的投影片(講述構成的定義和構成美的形式)接著播放美感構成篇的影片約4分鐘(曾成德教授和聶永真設計師的定義分析生活中的構成定義和聶設計師在金馬50的海報設計構成5的形式)看完後由老師提問問題,由每組的說話王來總結發表。為了更深化對構成美的觀念;採用教育部美感團隊製作的美感入門網站;選擇線上美感遊戲PK比賽。學生們分組合作回答問題;即時回饋緊張刺激。建議想推廣美感課程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善用此網站。本身是縣藝術輔導員,不僅自己課堂有採用;也到其他學校採用此網站做美感遊戲的教學活動;分享給其他教育工作者使用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投影片越精簡越好!尤其對國中生來說注意力沒高中生持久;我會三到四人分組,給四個問題讓他們把理解的觀念透過討論思考出答案,這次用20個空杯子來擺放構成的形式,老師們不一定用杯子,隨手找文具(例如立可帶、原子筆、鉛筆盒甚至橡皮擦)都可以呈現構成美的擺放。選擇鐵窗的線條和圖案的構成來觀察,讓學生發現窗的構成除了防盜之外;不能少掉美感的構成;甚至也脫離不了對稱、平衡和格線關係。同時學生們也意外發覺早期的窗為了隱私功能,用竹或木頭構成美麗的窗花紋,但隨著建材的改變,窗的材質也變成鐵、白鐵或鍛造鐵。鍛造圖案的構成形狀可以變化比較大(曲線多),不少學生反饋說以後有機會選擇鐵窗的樣式時;一定會把握機會好好打量一番,可見他們已有美感構成的眼光了!

課程規劃
  • 01
    構成的形式〜美感電子書

    讓學生了解構成美的五大類型;藉由老師和網站分組自學,將思考後的答案表達出來。

  • 02
    美感學習工具KIT-Lessons構成篇 進行構成練習活動(以排列杯子來練習構成的形式)

    也可以利用學生們的文具來排列並呈現構成的美感,學生在分組合作學習中經由討論構成的畫面再由代表總結說出來,這過程可以讓老師們知道學生是否理解構成美的形式。

  • 03
    進行擺盤活動咖哩套餐為例(白色卡紙和色紙做構成排列—主從/格線、均衡)

    比較隨意地擺放食物和利用構成形式來擺放食物會呈現什麼感覺?學生經過比較後,有了心得,覺得食物呈現有格線和均衡的美,讓食用的人感覺被尊重;同時食物也變可口。

  • 04
    利用周末拍攝住家附近三種鐵窗構成的樣式,或課堂手繪記錄

    窗戶是房子的靈魂,望出去有無限的美景,但鐵窗的形式是不是也會影響我們的視野?是不是也該設計和被看重呢?

  • 05
    說明它們的不同和功能的合宜處(以小組上台分享心得)

    台灣常見的鐵窗形式變化有幾種?它們是構成形式的哪一類居多?比較哪種構成形式的鐵窗較具有美感?

  • 06
    擇一種鐵製窗花用麻繩黏貼在卡紙上做線條的構成(任務實作)

    怎樣將線條和線條構成堅固的窗花樣式?讓自己覺得美又安全?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