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構成構面-鹿港古蹟花窗

核心概念
  • 「單位形」的概念與基本的複製形態做介紹。以循序漸進方式,縮短與學生的距離,再透過輕鬆有趣的紙藝-剪、切,讓學生探索單位形的造形與結構。
美感知能
  • 學習到文字構成的平衡及虛實關係並凸顯焦點格線的分割邏輯四個要素,進而靈活運用組合完成具美感的作品。

課程概說

本課程以「構成」為教學核心,以鹿港古蹟-窗花及文字為主,帶領學生親自走訪古蹟,觀察鹿港古蹟之花窗圖像意涵及認識花窗結構虛實的美感,探索古蹟文字所涉及到的抽象意義概念。
在教學活動上,藉由協同教學,讓學生在國文課上對漢字有基礎的認知,用藝術的角度及開放的心境,在美術課上重新面對文字並重新解構,結合窗花構面之虛實結構認知,讓學生思考如何保有傳統但又能創新,以自己的姓名為主,透過上學期課程所習得剪、切技法及文字解構的練習來進行實作,創作出充滿字趣的窗花圖像,改造圖書館環境,締造鹿江生活美學

美感預期成果

  1. 以PBL 主題課程模式:
    透過專案式學習,培養有邏輯有系統的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
  2. 實作探索:
    透過傳藝融合跨文化藝術動手實作,學生發揮創意增進對跨文化的理解與欣賞。
  3. 運用多元評量以培養多元智能:
    透過實作、小組合作、作品展現、學習單及展演培養多元能力。

教師課後省思

部分學生對稱的概念不甚理解,會無法想像剪或我切下去形成的畫面以及對於裁剪工具使用上的不熟識,以至於切斷原本該保留的線條,因此思考以後在安排有對稱捐剪概念的課程時,應鼓预留更完整的時間。

課程規劃
  • 01
    了解美的形式原理之原則,從生活中發現結構之美

    觀看走訪大宅影片vlog切入構成主題,透過小組發問思考方式,介紹構成的基本原理及應用法則。

  • 02
    思考古蹟大宅-窗花其背後象徵意義,認識窗的不同形式與樣態,探討其中虛實關係。

    科技走讀VR360課程,依據上節所學之構成基本原理原則做小組拍攝取景討論。 在地文化走訪課程拍攝照片。 美感課程進行,大宅中窗的圖像分析並進行分組報告

  • 03
    文字構成的形式及結構理解

    以學生國文課學習漢字認知為基礎,進一步帶領學生探究文字構成美感要素,單就對稱、格線的分割構成美感,講解二方連續圖案及四方連續,並請學生分組討論思考不同文字案例之構成形式。

  • 04
    呈現連續翻轉之文字創作

    認識自己的姓名意涵,將姓名筆畫置入方格,透過解構、翻轉、重置創造出新漢字風格,繪製窗花的視覺圖像。

  • 05
    理解窗花構成之主從關係及虛實空間分配

    利用繪製完成的窗花圖像進行空間配置,透過剪、切完成實作。

  • 06
    了解如何營造場域氛圍並解說作品

    將窗花結合圖書館窗戶之鹿港建築意象,進行場地佈置,營造充滿在地文化之氣氛,完成佈置後,進行作品圖像及張貼位置的解說及討論 。

鄭淑璟
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 教師

任教於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