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校園空間「色」計

核心概念
  • 探索色彩美感的配色方法與所需條件,藉由課程進行色彩美感驗證。
  • 能培養空間合宜色彩的美感素養。
  • 能說出自我選擇的美感因素。
美感知能
  • 能運用色料調配調和與對比色調。
  • 能觀察校園中的環境色彩。

課程概說

本單元聚焦於色彩構面的美感素養教育,首先引領學生認識「色彩意象」的概念,並藉由觀察校園空間配色,發現、認識色彩在生活中的運用情形,開啟客觀體察色彩美感之門;其次是引領學生進行色彩組合的美感試驗,在觀察的基礎上,運用Adobe Capture APP分析校園色彩,藉以瞭解配色分佈與合宜配色知能;接著分享生活中空間配色案例,透過欣賞範例作品與提問設計,引導學生說出美感因素,藉以提升學生美感視野與深化學習,最後結合校園空間色彩改造計畫,讓學生在實際的生活情境中做配色試驗,過程中加以評量,觀察其是否具備基礎的色彩計畫知能與美感素養。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對生活中的色彩進行觀察與紀錄。
  2. 觀察校園環境色彩的氛圍。
  3. 能體驗生活中環境色彩合宜搭配的視覺感受。
  4. 能調出想要的色彩並加以應用。
  5. 能感受、描述、運用不同配色的特點,培養對色彩的敏銳度與感受性。
  6. 學生透過每節課程對色彩知識的剖析與施做、教師提問紀錄、小組的分組活動討論、個人回饋分享、活動照片等,使學生有更加詳盡的學習歷程記錄與反思

 

教師課後省思

本次課程內容學生很喜歡、全程參與度高,從教室色彩觀察出發,多層次探討空間色彩美感感受,搭配色彩分析APP運用,學生帶著知能,學會如何觀察、瞭解配色概念,進一步說出想像以及美感感受,經歷「做中學、學中思、思中創」的過程,一點一滴累積色彩運用的經驗,並將想法實踐,就像是空間風格師所言:「喜歡、有感受是第一步、不斷地嘗試去做,長時間的累積便成專業」。期待孩子透過美感教育的歷程,成為一個能感受、感知環境,以及關懷周遭人事物景,並習慣注入美感巧思,營造共好的社會環境。

課程規劃
  • 01
    能體察生活中色彩的運用

    1.教師以「學校空間配色」提問,引導學生分組觀察校園 色彩的搭配與變化。 2.學生運用數位媒材記錄所見對象的色彩。

  • 02
    瞭解配色原理

    分析色彩主色調與輔助色調的比例關係,對比色或類似色的色彩搭配。

  • 03
    能分析空間色彩計畫(經典案例)

    將經典空間色彩案例,並進行配色分析,並說出美感因素。

  • 04
    能完成調和色、對比色練習

    以色相、名度、彩度知識概念為基礎,進行配色練習,建立基礎的配色能力。

  • 05
    能進行教室空間色彩計畫

    以鞋盒模擬教室空間並進行色彩計畫,營造新的美感感受,並說明配色思考與美感因素。

鄭生祥
苗栗縣立通霄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苗栗縣立通霄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