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開窗看見美

核心概念
  • 發現街道窗戶鐵柵的構成比例。
  • 物件合宜的尺度配置的美感。
  • 減法美學的設計應用。
美感知能
  • 協調比例所呈現美感空間舒服感受。
  • 具合宜比例的美感物件方便組合運用,並有秩序整齊之美感。
  • 生活中適切比例能簡化複雜資訊。
  • 能運用生活空間配置的比例概念。
  • 能應用比例構面於美感設計,合於用的美感比例模矩規範。
  • 多樣性物件的秩序性構成排列。

課程活動簡介

●物件構造的尺度美感,生活中的美感觀察:
臺灣是喜歡在窗戶加上鐵窗的國家,早期的手造花窗千姿百態到工業化時代的模組鋁門窗,說明產業的變遷與對生活的不同思維,所以讓學生透過觀察生活環境的窗戶柵欄來反思生活美學,運用比例的概念來看欄杆的構成要素,但課程最終希望是臺灣未來開窗就能直接看向藍天,而不用柵欄遮擋視線的美好啟許。所以在設計練習中,讓學生把柵欄意象導入生活器物使用,轉化觀察與實際運用美感構面,學生學習美感構面「比例」,藉由模矩化合宜尺度,意識美感問題,讓學生經由美感設計學習創發過程,從知到用的實踐與轉化:觀察→提問→思考→嘗試→應用→修正→整合的分層思維,設計合目的生活器物。

美感預期成果

1.學生能學習合宜比例美感模矩尺度,實踐於生活美學營造。
2.學生能透過美感設計的學習,重新審視日常生活事物,思考如何透過美讓生活更好。
3.學生能透過學習過程培養公民美感素養,與生活環境共好。

教師課後省思

本次是第一次嘗試運用細木作入課,發現以生活器物「窗花」切入生活美感探索,與木作的角度來試驗美感專題,學生能更進入情境來投入課程,雖然本課程在執行的過程中,我遇到許多困難與挑戰,但這些寶貴的碰撞經驗,也開啟對於未來細木作的美感課程規劃思考,此次設定為比例美感探究的課程,希望之後能再設計關於對於木質材的質感課程,或透過五感體驗來進行進階延伸課程。
本課程也能跨領域和生活科技合作,運用雷切機打造木製花窗杯墊,期待課程未來再次執行時,能將引導美感思考、學生學習策略能更聚焦,讓課程能更細緻流暢進行。

課程規劃
  • 01
    【認識生活空間比例的美感要素】

    美感比例練習

  • 02
    【實地踏查─社區花窗採集】

    美感踏查

  • 03
    【花窗比例美感分析─試驗】

    草圖設計:不同比例的配置,並思考使用物件與之關係,並把圖稿轉印至木杯墊。

  • 04
    【木花窗杯墊─設計實作】

    花窗杯墊設計實作:平面設計轉立體實作

  • 05
    【木花窗杯墊─完成設計實作】

    花窗杯墊設計實作並調整比例美感,完成設計。

  • 06
    【花花世界─美的體驗】

    透過好好珍惜使用自己手作的木杯墊,感受生活中的美感時刻。

駱巧梅
國立新港藝術高級中學 教師

任教於國立新港藝術高級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