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透過孩子敘寫故事的方式將生活情境放入課程中,以收集、實驗並分享的方式讓孩子直接觸摸、再次檢視、彼此共振質感的種類、感受、依據、運用。並依據敘寫的故事動手嘗試製作杯墊質感的創作,讓杯墊作品有脈絡與視覺意象。
美感預期成果
- 要觸摸或聽(分享)至少20種材質的客觀描述、感受、依據與運用
- 要嘗試利用紙黏土加入異材質突破的可能
- 要依據設定的故事(生活情境)進行質感練習
- 要進行材質分享並能讓人理解
教師課後省思
單元中原本想使用手抄紙,但後來發現孩子們對於質感的察覺與表達仍顯不足,因此進行觀察-核對的方式先擴充質感的表現。因此之後的實作練習改在紙黏土上進行加法或減法的質感練習。
課程規劃
-
01了解甚麼是質感
-
02生活中的材質與感受發現
拓印校園中的十個質感
-
03質感描述練習
回家蒐集的10種質感挑出6個做質感描述
-
04創造配角故事
背景說明:上課地點在四樓無冷氣教室,東西走向夏天風吹不太進來。
-
05質感轉化表達
利用紙黏土可用捏或切或搓或附加其他材料製作杯墊。 質感的參考試以前週兩組文字描述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