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課程從地心引力結構測試開始,嘗試解決重力導致鋁線變形、搖晃、傾斜等結構問題,嘗試讓形與重力取得平衡。引發學生思考在燭台造型與比例配置,思考善嫆比例也能讓作品具有輕盈感,在功能上須考慮造型與取用的順暢性的關係。在製作時須列入實用性調借,外結構美感造型的條件如對稱、比例、重複、律動等。學生最大考驗在若力使作品變形時的修整,如何在造型美感與穩定間取得平衡。
美感預期成果
透過結構體驗與實作讓學生能注意到生活中具結構之作品,用簡易的材料完成立體作品,在動手創作中了解結構配置與形式的合理性,體會到一個好的結構設計,應該能同時展現力量與美感。未來學生能欣賞各式結構之美。
教師課後省思
從平面發想到立體對學生而言頗有難度,容易遇到的問題是畫不出立體圖與做出來和畫出來的作品不盡相同,製作時要強調運用比例與從平面造型開始,先求學生能作出一個可放置燭台的結構體,而不要只是拿吸管亂串,材料是鉛筆與吸管,材料很好上手,由於設定了挑戰任務--作品須要能放置玻璃燭台,故學生製作過程隨時要燭台測試,不會只流於做造型形式。
本次課程中有同學嘗試不規則與類似剪力與扭力的結構實驗自己的作品很讓人驚艷,最後一節課類似重力與耐震度時,全班圍坐欣賞作品非常有意思,可互相觀摩到彼此結構與賞析美感,課程在六次內完成的班級在製作過程中有毫無絲毫浪費時間的狀況,如果多了一節課,結構測試課程中就比較有充裕的時間思考自己過程的問題。
-
01讓學生思考重力與結構的關係
兩人一組以銅線編織的方式去試做一個承重的燭台,學生的學習挑戰任務是能讓燭台能夠離開桌面,並觀察未承重時的造型與承重造型的改變,自然界與生活中具結構條件之例子初步認識結構,如蜘蛛絲、葉脈、雨傘、椅子、建築等例子,讓學生發現原來生活中能抵抗地心引力與力量的結構。
-
02嘗試結構設計
「燭起結構」以鐵線與吸管練習一個小的結構,熟悉材料後開始設計結構挑戰任務--燭台設計,燭台草圖作品須作例設定,讓結構中比例的趣味開始出現在各組作品。
-
03認識穩定結構並追尋美感造型
燭台必須耐重、抗重與兼具美感,燭台內結構挑戰,從手作中認識工具與材料的使用,本節課嘗試去作出一個能承重的燭台,由第一節課「水果離開地球表面」的結構嘗試中認識穩定結構若進一步再追尋美感造型的同時,如何讓兩者兼具就是結構作品的挑戰。
-
04外型與結構穩定性
接續燭台結構製做,嘗試立體結構的配置,並於穩定的燭台外再加入外形,與結構穩定性。
-
05燭台穩定性
燭台製作,自我挑戰與修正,須嘗試將會搖晃變形的作品加強穩定性。
-
06欣賞結構力量及美感
「結構之美」再複習結構定義並欣賞具有美感的結構案例。燭台耐震與穩定測試,並記錄自己燭台結構過程,欣賞具美感的結構作品,並從實作中體會到一個好的結構設計,應該能同時展現力量及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