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居家環境、校園、整個城鎮之環境美感皆不離開組合構成形式,如何讓視覺構成畫面展現美感?合宜的構成(排列方式)是影響美感的關鍵。「畢典舞台佈景策展」課程希望學生學習構成之概念,在畢業典禮舞台動態佈景設計中,能夠展現合宜的美感呈現,課程以建構主義「做中學」之理念,透過簡易小型手作的動感佈景(預計規劃能轉動出三種不同的構成呈現)當成美感體驗工具,進行模擬舞台佈景設計的實驗。過程中發展出自己的構成模組,並以構成概念運用在校園畢業典禮活動中,以畢業典禮動態佈景設計為構成實驗的目標,學生進行構成探索與練習中有清楚的目的性,亦是一場畢業舞台策展的經驗與歷程。
美感預期成果
- 能探索日常生活當中物件與物件之間的構造之美,如家庭、學校中的門、椅子、櫃子
的構造設計及觀察木頭、繩索與金屬的結合物件之美。 - 能學會如何使用工具將物件構成組合的設計方法。
- 能發現及認識生活當中構造的美感設計概念。
- 能理解不同種子和物件或綁線組合之構造美。
教師課後省思
- 此次因課程進行急迫,未進入校園觀察,可改進。
- 鉛筆盒文具排列練習非常貼近生活而實用。
- 美術教室外牆磁磚設計能使學生更了解構成。
- 文具排列、外牆磁磚設計、名片標籤貼紙及黑白灰線條之版面設計等4個學習單小練習,有助了解構成;方法下次可再使用。
- 畢業佈展方向思考有助學生情感之連結。
- 疫情導致無法畢業佈展策展體驗,雖是遺憾,但可等待此批一年級要畢業時再進行體驗。
課程規劃
-
01導入階段一:認識生活中的構成
1.校園觀察:發現校園中有構成美感的地方,例如:草地、窗戶、欄杆格線分割設計等。 2.學習單:觀察家中何處運用構成概念設計。
-
02導入階段二:平面構成設計與練習
1.以簡報提問與討論,帶領學生認識構成的主從關係、格線分割、對稱性等等。 2.討論排列方式是否合宜?是否有其他構成發展的可能性?
-
03實驗及發想階段:平面紙張上的構成練習與表 現意象的發想
1.利用學期單設計分割表格及標籤貼紙當成學習工具,體驗不同的排列方式。 2.討論畢業典禮所要呈現的意象有哪些?(發展的可能性為何?),並進行草圖繪製。
-
04應用階段一:佈景模擬之構成設計
1.紙板切割,將已經設計好的三種構成意象繪製於環狀紙帶中。 2.將環狀紙帶穿入與切割好的紙板結合。 3.環狀紙帶能在紙板中轉動,並陸續呈現出三種不同的畢業意象構成畫面。
-
05應用階段二:佈景模擬構成設計
接續上堂課程
-
06應用階段三及結尾課程
1.接續上堂課程,完成佈景模擬構成設計。 2.同學上台報告,操作模擬佈景,分享自我的構成設計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