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學生藉由上學期課程中學習的「構成」美感練習,進行美好生活食譜設計後,本課程從探索日常生活可接觸到的容器包裝使用,發現包裝平面到立體之間的形成關係,引導同學理解構造中與虛/負空間的動態關係,接下來探討讓立體繪本中可動的關鍵「構造」方式。運用紙張的切割與摺折,使平面形成可變動的立體與「零組件」的裝置,進而動腦組構立體書,產生動態閱讀的樂趣。
美感預期成果
構造是組成一切物件不可或缺的細節,物件與物件之間接合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與關係有關的議題 , 美又好用的物件有關於構造的簡潔細緻, 構造其實是能量的流動,可以是內部的運作也可以是外部的功能,同時與材料的使用密切相關,適宜的材質 、比例、色彩等的組構,即能達到功能與美感的協調。
比例是與身體有關的尺度問題 ,是掌握空間氛圍的關鍵要素,孩子透過構造功能的定義(立、掛、捲、折...起來)來理解物件在部件接合時美的流暢,同時衡量物件自身與他者的比例關係,討論並操作出合宜的日常擺設。
期許孩子們在生活日常中,能主動探究事物的本質,思考人與空間的關係,並能主動關懷、尊重、包容身邊的人、事、物以及環境。
教師課後省思
本課程從探索日常生活可接觸到的容器包裝使用,發現包裝平面到立體之間的形成關係,引導同學理解構造中與虛/負空間的動態關係,接下來探討讓立體繪本中可動的關鍵「構造」方式。
課程中讓學生循序漸進的運用紙張的切割與摺折,使平面形成可變動的立體與「零組件」的裝置,進而動腦組構立體書,產生動態閱讀的樂趣。課程結合校本課程「四庄故事中自強市場的田調」,分組合作將所見所聞製作成一本繪本,完成後學生相當有成就感。
-
01組件拆解的遊戲
組件拆解的遊戲1→認識構造的關係架構命題任務 提示:物理性操作、少用破壞性拆解 (一)教師準備:魯班鎖 (二)學生實作: 一支原子筆 說明:從運用五金工具拆解物品(重新認一支筆 ),觀察點材,線材與面材的組成,體驗構造物的工具意義與造形組織的關係(從不同的組合體會物品形式與功能目的) <命題一>: 固定接合的觀察或拆解:榫 卡 釘 綁 縫 黏(分析可逆與不可逆的接合狀態) 1.\t點的接合→ 學生觀察或拆解教室內的一個物件接合部位並分享說明(EX:鈕扣縫合、木塊榫接…) 2.\t面的接合→學生觀察或拆解教室內的一個物件接合 部位並分享說明(EX:書背膠合、布面縫合) <命題二>: 動作接合的拆解 :瓶蓋 (理解力的運動性) <命題三>: 勾掛接合的拆解 :掛勾(理解力的雙向性) <命題四>:一支筆的構造組件 提問與學習點 : 1.構造間零件接合的方式與強度的關係 2.從拆解的過程中理解材質的特性 3.零組件的依存關係
-
02組件接合的結構遊戲
教師準備: 各式紙盒紙袋等包裝容器、pop-up原理 學生嘗試: <命題一>由生活物件中,找出面所包圍的虛空間 *觀察生活中的可摺疊收納的物品,說明借由外力操作時,物體結構產生的變化 <命題二>面的接合→ 學生觀察可摺疊收納的物件結構與方式並分享說明 <命題三>: 動作接合的拆解→學生觀察可摺疊收納的結構部件與部件折摺方式與動態方式並分享說明 提問與學習點 : 1.平面紙張的接合方式與強度的關係 2.從拆解的過程中理解材質的特性 3.零組件的依存關係
-
03轉軸扣合『點』練習
學生嘗試: <命題一>發現立體書中『點』的轉動並說明 1觀察與帶動駕駛座轉動方向的物件構造、 以及控制鏟斗及大小臂的軸承。 <命題二>設計立體書中『點』的轉動並說明 2製作零組件部件並使之接合
-
04抽拉軌道的『線』練習
教師準備: 各式立體書 學生嘗試: <命題一>發現立體書中屬於『線』的動作並說明→ 學生觀察立體書內的一個物件抽、拉部件與方式並分享說明 <命題二>設計立體書中屬於『線』的動作並說明 學生設計一個物件抽、拉部件與方式並分享說明
-
05pop-up圖面設計
教師準備:pop-up原理介紹、各式立體書 學生嘗試: <命題一>學生設計一個具有『動作-變形』的圖面 →學生觀察並設計一個立體書內的部件與部件折摺方式與動態方式並分享說明
-
06pop-up調整設計
接續上一個單元創作成品,並考量圖面配置及整體比例,設計相符之小零件(構造) 並以美感出發考量具有美感的部件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