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手作傳情巧克力

核心概念
  • 希望孩子能透過學習體驗去戚受質感媒材在生活美感中的重要性,並配合構成、色彩兩大構面來引導學生;期盼能激盪出視覺嚮宴的美感課程。
美感知能
  • 培養觀察與分辨不同材質。
  • 能歸納出生活常見材質的質感特色,透過觸覺及味覺的體驗。
  • 能針對不同的對象設計並製作出自己符合其特色的質感物品。
  • 生活中各式生活物品質感的討論及反思。

課程概說

質感指的是對象物的表面性質,可經由觸摸或視覺經驗的聯想而臧受到;其次是引領學生嘗試不同質感的戴受。接下來針對自己喜歡的人,在聖誕節時製作各種質臧巧克力球;最後引導到生活中各式生活物品質感的討論。巧克力球裝在紙盒中送人或是在午茶時光盛裝在碟子或盤子裡,食物在物件的構成與質感上搭配能激盪出視覺嚮宴的美感時刻!

教師課後省思

第一次嚐試全年級都上美烕,真的是耗損了我非常多的體力,日日都在煮巧克力麵糰(下次再也不敢了)。
當然, 在煮巧克力麵糰之前實驗了很多次的煮法(因為失敗很多次,不是太軟就是太硬…失敗的原因很多,除了各家品牌煉乳成分不同,乳化成度的快慢也不同總而言之,是需很多耐心來嚐試新的事物)。
一開始學生大多能注意學習的重點,也因為帶零食來教室上課感到新鮮有趣,參與度很高。成也零食敗也零食;焦點都在零食導致器皿的質感失去了關愛的眼神。
因為擺盤的容器選擇有些有形狀和大小的差別, 學生如果未能注意到食材的大小形狀,沒注意就會把空間填滿, 不然就是空白的地方太多整體無法整體考量,未能完全掌握到空間配置的完整度。
值得開心的事,是質感採集的過程中大家都注意到磨石子的質臧佔了校園大部份的地面,本來是要做各式質戚巧克力的,最後却都完成了「磨石子巧克力球」,當然也可能是教師提供的素材不夠多元,或許學生就能有更大的發揮。

課程規劃
  • 01
    觸覺上的質感

    準備一些外表材質觸感反差大的東西放在箱子內給同學摸,讓同學說說摸起來的感覺,他的外表應該是長怎樣的,用觸覺體驗質感表面的差異。

  • 02
    味覺上的質感

    準備一些不同口臧的食物讓同學矇著眼睛吃,並說出寫下自己的口感,用舌頭體驗不同質地在口中的差異感覺。

  • 03
    生活中物品質感討論 修正為-校園質感採集

    認識的材質特性;學生先認識校園中有那些材質特性,嘗試以拓印的精神,體會採集的技巧,以5 -8 種進行採集,完成後的進階課程為-質感分析。

  • 04
    生活中物品質感討論

    巧克力傳情,送一盒請巧克力給喜歡的人,透過巧克力球的製作,表面材質差異處理及內裹質地差異處理,送一盒針對喜歡的人所設計的巧克力。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