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藝術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碧華國中現位於新北市三重區東北角,與蘆洲為鄰,緊臨淡水河畔公園,本課程以公共藝術作品學校大門 「以閱讀摺疊出的藝術想像」 揭開課程,透過美感觀察,發現學校大門視覺設計元素,引導學生瞭解:人與校園環境、人與歷史記憶、人與在地文化探索生活各種特色,關注更多的閱讀走向生活與學習,過程中培養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的能力,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並結合校本課程閱讀從 心 開始,學生在文本影像和實體閱讀中,進行探索統整經驗,在日常校園生活中,運用多元感官探索,以剪刀替代畫筆,剪紙構思,將文化、色彩、視覺元素等轉換為自己創作的靈感,再現自己對於生活中故事的閱讀,豐富自身美感經驗,增加對自我文化認同的信念。
教師課後省思
- 由學校內的公共藝術品來開啟美感議題,的確激發了一些學生的生活思考創作靈感那裡來,學生天馬行空的想法在各視覺元素中的連結多了趣味。
- 靈感及生活經驗缺乏:努力先讓學生從自身生活中或校園中有許多視覺元素造形可人融入創作的靈感中,期望學生透過觀察、探索並喜愛、留意生活中能夠融入創作的各式視覺元素。雖然初期有些緩慢及困難,透過日常的觀察、生活體驗、豐富的想像力轉換觀察的意象在創作中在引導下會愈來愈好。
-
01能分析及運用藝術知能多元視覺符號與技法進行藝術創作以傳達意義與內涵
1. 複習視覺元素、美的形式原則。
2. 以美感電子書介紹:美感的六大構面中色彩、構成。
3. 色彩與構成練習:以色彩及構成為主, 運用美感構面(色彩、構成)於設計中規劃與設計屬於自己的個性桌布圖樣。
關鍵思考
1. 色彩、造型與排列構成的關係。
2. 生活中有那些構成用的例子 -
02能探討與分析學校校門公共藝術的創作目的、主題、形式、內容、文化脈絡及意涵表達美感及多元觀點
1. 由公共藝術美學:校門的元素密碼發現與探索創作元素。(視覺、觸覺)
2. 色彩與視覺設計元素構成。( 觀察與手繪 )
3. 感受校門公共藝術品中使用的視覺元素、造型、質感、空間所傳達的意涵。
4. 由視覺元素,思考與學校及 三重 的關聯性教師使用口頭問答討論:大門的公共藝術所使用的主題,大家看到什麼這些和三重有什麼關聯性學校期望。
( ex : 布匹、布剪 碧華布街 、毛筆 大有製墨 )、河堤、山...)
5. 什麼是公共藝術 學校公共藝術設計的意義,色彩(CIS 色彩規劃 )、材質、製作過程分享。
關鍵思考
1. 三重我的故鄉,有那些能和別人介紹的特色?
2. 學校所在的位置,鄰近特色還有什麼? -
03能分析與運用圖地反轉 Nortan Art 對稱的剪紙美學於作品
1. 理解《 魯 賓之盃》圖地反轉和視覺錯覺。
2. 發現生活中的各式圖地反轉的案例標誌設計。
3. 利用黑白呈現互相對稱的面積交錯產生趣味。
4. 瞭解正向圖形與負像圖形。
5. 創作練習:工具。( B4 紙與色紙 、剪刀、口紅膠)
關鍵思考
1. 如何規畫對稱軸的兩 側圖形交錯的趣味?
2. 如何達到和諧、平衡的自然之美。 -
04善用多元感官探索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聯進行創作與鑑賞
探索與校園植物
1. 搜集各式校園視覺元素:設計的靈感來自於生活中所見,除了校門公共藝術、校園植物也別有特色及趣味。
2. 探索校園植物並紀錄,喚起對植物的好奇與激發靈感用於創作 。
關鍵思考:
1. 藉由校園植物的解說紀錄思考創作的方向。 -
05應用藝術符號表達情意觀點與風格。善用多元感官探索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聯進行創作與鑑賞
藉由藝術家作品 、 生活中
1. 分享鑑賞野獸派畫家馬諦斯、國內藝術家創作的故事 。
2. 藉由上週探索校園植物,學習中紀錄的各式葉形進行創作。
關鍵思考:
1. 由藝術家的作品中,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的故事。
2. 如何利用剪紙的基本技巧,轉換自己創作所需的視覺元素。 -
06應用藝術符號表達情意觀點與風格。善用多元感官探索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聯進行創作與鑑賞。
1. 生活故事 剪紙創作 :思考創作靈感那裡來? 透過日常的觀察、生活體驗、豐富的想像力。
2. 圖案:學校特色、喜歡的東西、植物、動物、符號、故事、典故。
3. 文字:名字、特殊意義的數字、幸運數字、學號。
4. 由前面幾週的課程中思考並且完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