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忠孝我最美麗的鄉愁

核心概念
  • 認識秩序、比例、構成的美感要素,挑戰經驗認知的比例。
美感知能
  • 藉由幾何元素一致性,而產生「有秩序」,產生「美」的感受。
  • 藉由攝影視角觀看校園,更有其獨特且多樣的空間表現,認識留白與比例的概念。
  • 融入秩序、比例、構成的概念,將美感實踐在生活之中。

課程概說

以黑白攝影視角觀察校園建築,作品影印後做幾何造型簡化,將建築簡化為幾何塊面,與天空的留白呈現構成畫面做成建築剪影。所以我想要帶著學生認識秩序、比例、構成的美感要素,挑戰經驗認知的比例,改變慣有的視覺經驗,創造新的身體尺度。美的基礎是整齊,以幾何分割作為的構成要素。

教師課後省思

  1. 原課程設計學生為九年級,此次課程實施在七年級,課程實施過程中發現學生普遍先備知識不足,需要花更多時間說明,於是第一堂課除了簡報教學以外,再加入讓學生進行試拍,教師再藉由作品解釋何為仰角構圖,在說明時必須清楚舉例,因最後作品為剪影,故須先行提醒學生面積比例也會影響畫面的構成美感與天空佔的適當比例。另外,在拍攝時間的安排上需要特別留意,如果攝影時間安排太長,學生可能隨便拍完作品後便開始利用平板做其他事情,建議不要每人一台平板,最好是兩人一組,時間約10-15分鐘,不過有些學生因為思考較慢,時間不足下可能無法拍出好作品,此點需要多了解班級學生特性,適當調整,在班級秩序與作品呈現上取得平衡。
  2. 第三堂課也讓學生先利用黑白的照片試作一次,先行思考畫面中的圖地關係如何安排,配合班級、座號、姓名等文字設計將完成的試做作品用於畫冊的封面設計中。經過試作,正式進行剪影作品時,大幅減少學生的提問,學生在試作過程中發現塊面的選擇十分重要,要整個畫面思考而非邊割邊想,如果沒有經過整個畫面的計畫,可能割到後面會發現有些塊面的面積會太大或太小,進而影響畫面均衡的美感。
  3. 七年級學生在課程中還有一個極大的挑戰是美工刀的使用,今年實施課程時,發現多數學生從未使用過美工刀,因此需要針對美工刀的正確使用、拿刀的方法、施力的方法進行教學,正式作品為並列的兩張照片,通常第一張鏤空都不是很順利,第二章紙雕技巧便大幅改善。
  4. 第六堂課因為課程中使用的工具為I-Pad,重量較重,所以建議兩人一組行動,互相幫忙,才能拍出作品與原環境建築的合影。
課程規劃
  • 01
    不同視角看環境

    1. 介紹 Romain Jacquet-Lagreze,一位在香港的法籍攝影師,以香港的「天空」為主題拍攝了系列照片,但不是常見的那種風景式「天空」。

    2. 以光武國中建築為例,自己試著用不同角度去觀看日常的環境。

  • 02
    校園外拍

    利用IPAD黑白模式讓學生在校園中實際拍攝校園景色,挑選一張作品上傳雲端硬碟。

  • 03
    幾何構成與留白

    學生作品欣賞、介紹以建築作為幾何構成的概念及留白原則。

  • 04
    簡化與剪影

    學生將攝影作品簡化為幾何塊面,再切割鏤空變成剪影。

  • 05
    景色呈現面面觀

    介紹天際線、環景圖、東西方透視原則、清明上河圖。

  • 06
    光武天際線

    實作光武天際線: 重現出一條人造與自然的校景,反映出在地空間的隨機拼貼性格。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