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你我眼中的建築

核心概念
  • 基礎的建築史與建築結構介紹,讓學生認識建築相關概念,透過視覺觀察,和攝影擷取建築局部照片的方式,讓學生重新認識建築物的構成,對建築的結構美感與其功能有感受,能思考建築物與環境構成的元素。
  • 在建築物觀察中認識空間比例與環境關係,設計相關觀察學習單,讓學生在觀察課程中能對建築物的長寬和門窗進行丈量,了解相關比例原則與構成的元素,並在拼貼實作感受畫面比例美感。
美感知能
  • 透過觀景窗訓練學生以多種角度觀察世界。
  • 藉由建築物局部照片來重塑與再現一個新建築樣貌。

課程概述

延續108-2「再現基隆海事」的計畫,重新修正課程的可行性,108-2再現基隆海事的作品以立體方式呈現,在實際操作過後,發現相關角度的取得不易,作品的完成有所難度,故在109-1將建築的再現回到平面呈現,討論更多關於建築比例與構成的觀察,讓學生對環境的觀察能更具敏感度。並以立體派觀看世界的方式和校園建築為主的課程發想,加上David Hockney和Joyce Neimanas的攝影拼貼手法,讓學生學習以大量且不同角度的建築物局部照片來拼組出建築的樣貌,呈現出另一種視覺效果的建築再現,觀看世界新的可能性。
藉由建築觀察的課程,讓高一新入學的學生對校園建築有進一步的觀察,由局部到整體,多角度的收集和視覺的拆解下,重新對校園建築有更多樣的認識,進而討論建築物相關的色彩、造形、結構,對身旁的建築物有感。

美感預期成果

  1. 多面向的觀察能力建立:透過建築觀察與建築局部的攝影,建立對事物多面向的思考與認識。
  2. 校園認同感的凝聚:從校園建築進行觀察,凝聚學生對生活環境的認同感。
  3. 美感觀察力的落實:能透過生活的觀察,培養學生美感認知,將美感教育落實於生活之中。

教師課後省思

  1. 熟悉帶來的成功:再次以拼貼手法再現建築的課程,對於課程的掌握更加熟悉,也能為學生更充分的介紹當代藝術大師David Hockney和攝影師Joyce Neimanas,在課程的進行中,不論是觀察課程或是實作的拼貼課程,都進行得相當順暢,學生也多能掌握課程的重點,並完成相關的觀察學習單與實作拼貼。
  2. 拼貼的技法:拼貼技法在實作課程中的使用,讓學生有了新視野的感受,除了對建築再現外,有機會可以以拼貼技法再進行相關的課程計畫。
課程規劃
  • 01
    觀看的角度─觀看方式的多面向

    舉例說明透過觀景窗的多種觀看方式

  • 02
    你怎麼看世界─觀看方式的探索

    校園實地的觀察與記錄

  • 03
    他們怎麼看世界─多角度的並置

    以當代藝術大師David Hockney和攝影師Joyce Neimanas作為介紹,引領學生以多角度觀看同一物體,了解觀看方式的多樣性。

  • 04
    再現與現實的距離─拼貼練習

    以第二節課拍攝的建築局部照片進行建築再現的拼貼作品。

  • 05
    再現與想像的可能性─拼貼練習

    討論如何使用大量局部的建築物照片,拼貼出和現實相關但又多了想像的新建築風貌。

  • 06
    再現建築新風貌

    成品分享:透過各組的拼貼作品讓學生分享校園建築的各種可能性。

林維瑜
國立基隆高級海事職業學校 教師

任教於 國立基隆高級海事職業學校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