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我的比例符碼

核心概念
  • 有彩色與無彩色(黑白灰)搭配的明度關係
  • 色塊的排版與比例
美感知能
  • 色塊的排版與比例

課程概述

1.拍攝黑白人像照,並探討畫面中的灰階分布。
先讓每位學生都拍一張強調身體局部部位的半身或頭像照片(如頭髮、額頭、手臂、臉頰等,需佔據半身或頭像照片的大部分面積),且此照片為黑白照。
2.圖樣設計
拍完之後將照片放大列印在A4紙上,讓學生先在上方進行簡單圖樣的設計(類似在皮膚上刺青),但構成圖樣的基本形狀被限定為各種大小的方形、菱形與長條形。
3.比例構成討論
完成後,讓學生把作品貼在黑板上進行討論;討論內容為圖樣的面積在整張相片中比例的適切性。(原課程設計有讓學生選擇一個主色及一個主色的類似色色紙,按照圖樣的設計進行覆蓋與排列。已刪除)
4.熱轉印於棉布上,並以繡線縫製圖樣
教師將學生的相片熱轉印於棉布上,學生以繡線將原設計的圖樣手繡上去,完成作品。

美感預期成果

  1. 比例:學生從圖樣面積在臉部特寫面積上的比例適切性,並能延伸了解「比例」影響美感以及主題的呈現。學生能以「比例的眼光」觀看各種物件或各種圖樣的設計,累積審美經驗。
  2. 色階面積分布大小所影響的美感構成
    學生從黑白人像攝影的灰階面積分布,了解畫面美感比例的構成。

 

教師課後省思

【正向回饋部分】

  1. 學生對於拍照取景、調整自己照片的特寫線條與灰階十分有興趣,排除了對黑白相片的刻板印象,也能仔細專注地做比例與色調的實驗與調整。
  2. 學生對於類似刺青圖騰在自己臉部的設計也興趣濃厚,願意多方嘗試。
  3. 學生對於使用熱轉印技術,將自己的照片圖像轉印在布料上也覺得有趣,覺得比紙張更有應用性。

【教學檢討與反思】

  1. 課程前期至熱轉印之前,學生配合度高、學習與操作意願強。但操作至熱轉印部分,因學生對於熨斗使用以及熱壓力度的不熟悉,造成轉印作品失誤率高,任教11班裡,平均有1/5的學生需要重新印製熱轉印貼紙以及裁取新的布料,造成課程推進的延遲。
  2. 另原定本計畫只實施四個班級,但因材料費用未如預期價高,因此改由全年段實施(共11個班級,約360名學生),教師在印製熱轉印貼紙時,工作繁複(用影印機印製效果最佳、能保留最多的灰階,但是需要一張一張印製,否則會卡紙)、數量大,再加上每班需要重新印製的部分。教師在材料準備的工作上是蠻吃重的。
  3. 熱轉印成功後為刺繡階段。從繡線發放到縫製,因為學生不熟悉這個材料,而造成各種的打結以及縫製效果上的挫折。平均每班有將近半數學生需要重新取線、拆掉重縫,師生都感到挫折。因此,縫製的部分將改為繪製(使用防水、布料專用顏料),並結合型版絹印課程以及綜合活動課程,製作手提袋。(一面為學生照片、一面為型版絹印)
課程規劃
  • 01
    強調人物局部(特寫)照的拍攝

    教師先以簡報舉出黑白人物特寫的示例,然後讓學生思考自己局部特寫畫面安排。之後再進行拍攝。(拍攝現場會打強光以造成更明顯的黑白灰色階)

  • 02
    強調人物局部(特寫)照的拍攝與調整

    拍攝學生黑白人像照、調整以及重拍

  • 03
    「比例」與美感的關係

    教師於簡報中以食品包裝、書籍、CD封面的排版,說明版面配置中「文字」與「圖像」的比例關係以及方向性,說明時強調文字的部分可以以整組色塊視之。讓學生了解好的版面配置應能凸顯說明性(主題、主角的凸顯),並安排好其他附屬說明(配角)的份量此種比例關係。

  • 04
    人物特寫照片圖樣設計

    教師將學生個人照以A4大小輸出,讓學生先在上方進行簡單圖樣的設計(類似刺青),但構成圖樣的基本形狀被限定為各種大小的方形、菱形與長條形。並強調圖樣的方向性,避免散落破碎的排列。

  • 05
    調整與製作人物特寫照片圖樣設計以及綜合討論

    接續上一堂課調整與製作人物特寫照片圖樣設計並分享學生作品、進行討論。

  • 06
    人物特寫照片熱轉印於棉布上

    學生將照片熱轉印於棉布上,並挑選繡線。

  • 07
    人物特寫照片繡線縫製(因進度增加節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