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傳統建築中最常使用的材料莫過於紅磚了,雖然只是單一元素的方塊堆疊,但表現並不單調,除了色彩討喜外,紅磚就如同積木般,透過不同的構成方式,展現多元豐富變化。此次單元設計,希望利用紅磚與不同形狀的地磚做為美感練習材料,從中感受地磚構成中傳達出的人情味,然後運用於生活中,設計實用的拼豆杯墊,以提升人文素養,並享受美感所帶來的生活品質。
美感預期成果
- 了解構成的意義。
- 能以小紅磚為材料,練習拼排出對稱、平衡、主從、格線等構成圖樣。
- 認識各種不同形狀地磚的拼排方式。
- 設計完成拼豆構成杯墊。
- 透過課程的學習,能開始關心生活周遭事物,營造合宜的生活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一)規格化特性的優劣
運用小紅磚做為教材的效果很好,一方面它具有積木規格化特性,但又可以因各人不同的構成方式,創作出不同的效果,加上小紅磚本身是實體比例縮小後的物件,如同進行微型雕塑,特別吸引學生動手操作,基礎練習時,適合針對構成概念的練習與理解。但缺點是規格、色彩較為一致單調,價錢較高取得也不易,表現上多少受到限制。
(二)色彩構成突破框架
學生於色彩構成單元中,很容易用單色分區塊的方式表現,畫面較單調無變化,引導學生利用類似色的拼排方式,產生漸層的效果,模糊區塊間的輪廓線,或運用對比色表現強烈明顯的色彩變化,使構成畫面更為豐富多彩。
-
01構拼圖:了解構成的意義。
1. 說明構成的意義。 2. 教師舉例生活中食、衣、住、行中物件,以說明構成中對稱、平衡、主從、格線等原則。 3. 分組拼圖遊戲,教師說出題目「對比」,同組組員 一起合作,在 5x5 公分的方格範圍內,以小紅磚排出對比的圖樣,教師檢視是否有錯誤後再進行 下一題。透過多次的拼圖練習,讓學生能確實熟悉構成的應用。
-
02構情意:認識傳統地磚構成背後的人文意義。
1. 搶答活動,教師展示不同傳統地磚圖片,讓各組思考討論,圖片中地磚的拼排是屬於哪一種構成方式,進行搶答競賽。 2. 請各組思考,建築中地磚的構成方式與所在位置的關聯性,探討其中所呈現的空間意義。如開放空間將地磚以「入」字型的鋪排圖形,代表可以進入的意思。 3. 以小紅磚練習拼排能傳達自己想法的構成畫面。
-
03構新意:認識與學習不同形狀地磚的拼法。
1. 了解不同形狀地磚常見的構成方式。 2. 在方格紙上,嘗試不同形狀地磚組合的可能性。
-
04構傳情:製作拼豆構成杯墊。
1. 在方格紙上,設計繪製拼豆構成杯墊草圖。
-
05製作拼豆構成杯墊
1. 依草圖選擇不同顏色的拼豆。 2. 組裝調整拼豆的構成位置。
-
06完成拼豆構成杯墊並分享
1. 完成拼豆構成杯墊,並能分享說明其中蘊含的新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