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摺紙結構小物趣

核心概念
  • 結構美感:透過自然結構材料的觀察分析,搭配建築物件的對照,思考結構的美感形式的特點,找到平衡穩定的關鍵,進而理解結構因應心理需求所達成的美感設計。從「師法自然」的結構中,發現樹幹具有堅實的支撐、樹根能穩固根基、樹枝則保持整體平衡的特點;「平衡穩定」的結構美感中,運用了對稱形式產生規律的安穩感;「輕巧反重」的結構美感將主體向上延伸,輕化底部的支撐感,打破慣性的視覺重量但仍維持平衡。
美感知能
  • 百摺:有兩種形式-直線、放射,直線造型等分的是長度,放射造型等分的是角度,其間距並非要相等,可透過漸變比例的寬度變化產生韻律感。百摺結構從兩端收攏後,中間以垂直於摺分的山摺製造一條龍骨,可產生鼓脹的造型。
  • 立摺:由谷摺、山摺、谷摺構成的三階段循環,摺份能從平面垂直挺立,放射方式的立摺可以任何角度分割份數,扭轉處理常被運用於服裝收斂及解放織品。
  • V摺:節點是其核心,即四條摺線交會處,整體結構可在節點處收平。直向排列或相對的V摺,可連結建築斜撐的強化結構概念,並應用V摺於三角柱結構的摺紙練習,亦可改變頂篷的高度,並增加結構強度。

課程概說

觀察源自於自然界的摺疊形式,如:山毛櫸的葉子形成三浦摺疊形式、犀角兜蟲的鞘翅收合、植物的支撐結構形式,及生活中瓦楞板的實例,理解將紙折疊形成折板時,結構產生空間形抗作用,並運用百摺的收合進行初階練習。
透過基礎的初階V摺練習,連結建築斜撐的強化結構概念,將支撐的桁架轉化為摺邊,達到平衡穩定之結構美感;應用V摺進行基本平面設計,嘗試各種造型的可能性;結合百摺、V摺的操作經驗,認識折板框架的概念,將V摺進階進行包覆性空間的應用練習,並嘗試運用不同的角度摺出高度的差異,藉此感受輕巧反重的結構美感;立摺練習則連結建築收合可控光的設計,理解輻射對稱的形式更能均衡承重,並感受交織形抗之美;觀察摺紙在生活物件的設計,啟發摺紙結構的設計靈感與思考面向,並將承重、支撐、包裝等機能遷徙應用於立體空間的結構。而後嘗試綜合應用前述所習得的摺紙結構,自行設計符合各自需求的摺紙結構小物,並搭配環境特性進行擺設。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觀察自然界的摺疊形式,與生活應用的結構概念產生認知上的連結。
  2. 能透過基礎的摺紙練習,感受摺紙的結構美感。
  3. 能應用摺紙技術,自行設計符合需求的摺紙結構小物。

教師課後省思

  1. 百摺練習:經由提問如何產生支撐的結構後,學生發現:「我把紙張立起來圍成小圓,可以支撐水壺」、「摺紙的時候用力一點,讓紙能更堅固」、「利用多個突起接觸面,可將重量分散」、「像是一棵在森林裡被雪覆蓋的樹,站得直挺挺,具輻射對稱美感」;另外改變原以平面測試重量的角度,將紙立起,既能保留設計的多樣化摺紋間距,亦可形成支撐的視覺美感。另有學生在摺製過程中,從凹凸相間的造型中發現類似瓦楞紙內部結構,上網蒐集資料得知瓦楞形狀有U型、V型、UV型,因此提問:「為什麼UV型強度高、彈性好容易恢復?」,建議可自行操作比較後,形成實證後的經驗。也從這樣的回饋中發現:日後的百摺練習,亦可模擬愛德華兄弟所做的瓦楞紙實驗,分組進行瓦楞形狀的結構測試,進而理解百摺結構的可能性及其應力結構。
  2. V摺造型:透過提問「摺出何種角度的斜角?」、「上下層V摺的方向是相對或相反?」、「整體形成何種美感?」,學生在嘗試時,能綜合之前百摺的經驗,進行大小比例的整合,形成漸層的美感;或在放射百摺的邊界,搭配V摺的收合,形成近似支撐點的造型;或在層層相對中,找到反覆的美感。
  3. 折板框架:在V摺的造型嘗試後,搭配百摺的立面,經由不同角度的轉折,能產生曲折的框架,學生因此發現:將A4紙橫向裁半,摺出三段V摺,甚至可首尾相接成球體,藉此逐漸形成由平面到立體的空間概念。
  4. 立摺設計:透過立摺的練習,參考範例繪製角平分線,並分析桌面與支撐腳的長寬比例,有的設計出捲花狀立摺,分段式轉折使桌角形成弧邊;有的設計出角椎狀立摺,建議上下翻轉後,搭配三至四個重複元件,即可作為另類桌角。另有學生黏合邊角後,進而發現:「V摺就像小時候玩的「東南西北」,可形成三角錐的立體結構,並產生支撐力」。
  5. 摺紙應用:蒐集摺紙應用影片時,優先選取具有V摺特性的結構,如:手機支架、彈珠迷宮,讓學生在模擬摺製的過程中,對應之前所學,一步步建立摺紙結構的應用概念,並相信自己能做到,避免直接進入結構設計的挫敗感。在家上線時,有些學生沒有紙張,臨時取用手邊的紙張,卻發生許多摺爛的狀況:「我摺爛了不知道幾張考卷 月曆紙?吖我想到了補習班的文宣蠻硬的」、「我折完了 ,但它爛掉了,我用影印紙」、「折一半紙破掉了…qq」,狀況百出,建議他們尋找替代紙張,但也因此發現紙張的厚薄會影響成果。

 

課程規劃
  • 01
    折板結構

    觀察源自於自然界的摺疊形式,及生活中瓦楞板的實例,理解將紙折疊形成折板時,空間結構進而產生空間形抗作用,並運用百摺的收合進行初階練習。

  • 02
    斜撐結構

    觀察犀角兜蟲的鞘翅收合,理解初階V摺的收合特性。 V摺類似V形摺板,可連結建築斜撐的強化結構概念,並應用V摺進行基本平面設計,嘗試各種造型的可能性。

  • 03
    折板框架

    結合百摺、V摺的操作經驗,認識折板框架的概念,將V摺進階進行包覆性空間的應用練習,並嘗試運用不同的角度摺出高度的差異。 輕巧反重的結構美感將主體重量向上抬伸,輕化底部的支撐感,打破慣性的視覺重量但仍維持平衡。

  • 04
    角錐折板

    透過立摺的練習,認識角錐折板的概念,觀察建築透過收合可控光的設計,感受交織形抗之美,並理解輻射對稱的形式更能均衡承重。

  • 05
    曲摺練習

    參考三谷純的曲摺範例,沿著摺線壓合曲摺,嘗試將直線轉化為曲線,進行立體架構的練習。

  • 06
    摺紙應用

    觀察摺紙在生活物件的設計(平板立架、飲料杯、酒瓶包裝),啟發摺紙結構的設計靈感,並參考摺紙應用影片,累積實作經驗。

  • 07
    結構設計

    應用前述所習得的摺紙結構,發想運用於支撐或遮蓋的用途、設計摺製符合各自需求的摺紙結構小物,搭配環境特性進行擺設,並同時呈現對應的結構美感。

徐韻琴
臺中市立居仁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臺中市立居仁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