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2020.12.29 本校於廁所工程驗收前一天,於自由時報上以驚悚標題登上新聞「師生都驚呆了!北市和平高中廁所『整面透明玻璃』」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395659。廁所設計上產生些許錯誤,原預計驗收後將採補救措施,登上新聞後,便只能將原始設計中「使用落地玻璃窗的設計, 讓廁所有明亮的採光」的設計目的,被一片片霧面白色卡點西德代替。
既然明亮透明玻璃已不能作用,因此藉此時機將廁所納入課程,設計從觀察開始,透過設計思考由廁所物件設置使用引導學生觀察,便器大小、蹲下後使用者與垃圾桶距離、洗手台材質與清潔維護、廁所台階與門框位置⋯⋯由使用者角度思考其便利性。接著以博物學與使用者思維角度觀察探討校園中食衣住行相關物件設置與配備與使用狀況,藉此描繪「和平人」的日常。
以和平的食衣住行及人造與自然景觀等分組,使用卡點西德與賽璐璐透明片創作和平人圖像的彩繪玻璃,替代目前無法透光的落地玻璃窗,使用暫時性的材料,希望將來有一天中間通道上的落地玻璃可以恢復其通透明亮,讓外面的陽光搖曳枝葉可以映照眼簾。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以使用者立場觀察,建築師或設計師挑選物件、或設計使用空間時,雖受限於建築法規,但是否有再多一點點思考,將使用習慣納入設計中?
- 比較學校新舊廁所便器,哪個使用上較舒適?為什麼?
- 蹲式廁所中,牆壁與身體距離的剩餘空間、垃圾桶位置與身體或臉的距離,使用者的感受?
- 廁所性別標誌符號與色彩有沒有意涵暗示?以廁所為觀察導引點,學校建築、學生食衣住行為範圍,身為使用者角度觀察與思考,田野調查、測量描繪、觀察使用者行為與情境,探討人與人、人與環境的關係。
- 美感技術
- 注重真實性、博物學式的觀察、整體與細節描繪與說明。
- 博觀約取-以分類觀察所得,分組繪製和平人食衣住行相關圖像製作彩繪玻璃,能擷取重點而簡化造型。
- 美感概念
- 比例-校園生活物件博物學式觀察描繪,將發現物件部分與整體的比例關係。
- 構成-將觀察描繪的過程與發現的文字整理,透過圖文版面編排呈現。
- 色彩-能搭配合宜配色,完成玻璃彩繪。
- 其他美感目標
結合校本課程「設計思考;想望的校園」進行校園認識與探索,完成自己想望校園公共藝術的參與與設計。
教師課後省思
- 如何在分組工作時,工作責任與壓力不完全擔負在組長一人身上,所有的同學人人有工作,沒有客人的存在,在教學策略設計上,是教師需要仔細思考的地方。在這裡我所採用的分組策略為美術能力分組,以確保最終作品的品質。首先教師挑選美術能力較優的同學一批,讓這些同學自己挑選夥伴,兩兩一組,互為組長與副組長,有兩人分擔小組領導的壓力。剩餘的成員,依照人數限制,自己挑選欲參加的小組。保留學生自組團隊的自由度,而非由教師強制分配。讓小組成員中有動腦與付出勞力的人。
- 教學評量上,依工作付出給予成績。
- 卡點西德裁切與黏貼使用上,有些小眉角是學生自行研發發現,在下個班級使用上,教師再加以提示,真是教學相長。例如:賽璐璐片上的麥克筆痕跡可以使用橡皮擦擦拭,可以藉此修正錯誤(在此之前,學生會使用酒精擦拭)。
- 在這項美術工作上的分組,學生在團隊運作順暢上的發現與收穫大於美術技能與美感上的所得。
-
01校園自然與人文探索
先透過校園踏查與觀察描繪。讓高一新生熟悉校園環境,集體於校園速寫,體會當下的陽光、空氣、花香、濕氣及風聲教師學子對話聲等,學生打開五感感受當下的和平校園,與環境和自己對話。
-
02校園博物學式觀察
博物學觀察法介紹與練習-由樓梯、廁所觀察進行個人博物學觀察練習。小組依和平人食衣住行育樂分組,收集與分類描繪,產出觀察結論。使用手機下載「PhotoGrid - 照片拼貼&影片編輯」app 免費版進行觀察拼貼產出。
-
03校園彩繪玻璃設計圖稿
依上述研究與觀察結果分組,繪製屬和平人圖像,需注意掌握特徵、簡化圖像、構成均衡及色彩搭配的美感。利用直線與弧形、以及類似半圓形的造型組合,簡化後效果比較工整、有秩序感。調整線條,以簡潔為主,繪製成有粗細的黑白稿。
-
04校園彩繪玻璃製作一
1.廁所玻璃尺寸測量,1:1底紙黏貼 2.小圖等比例移大圖 3.賽璐璐片裁切,奇異筆設計圖移稿 4.團隊分配工作
-
05校園彩繪玻璃製作二
1.色彩搭配要點提醒。 2.卡點西德轉寫描繪注意事項——使用複寫紙設計圖等轉寫至卡點西德被貼紙張上,須注意轉寫後的的圖案為左右相反。 3.裁切黏貼卡點西德於賽璐璐片上。卡點西德易產生氣泡,挑戰難度之一。
-
06校園彩繪玻璃製作三彩繪玻璃廁所固定與布置
1.依廁所玻璃尺寸裁切分開賽璐璐片。 2.分工擦拭廁所玻璃窗框、黏貼固定彩繪玻璃、拍照記錄、張貼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