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平面構成立體化

核心概念
  • 構成構面的美感,思考構成位置、大小、比例關係?
  • 生活構成覺察與運用,生活是由那些物件構成?
  • 合宜的構成構面,什麼樣的構成更能夠具有美感?
美感知能
  • 學生能運用水泥翻模盆栽
  • 學生能將平面構成轉化為立體構成,並將其構成概念布局於水泥盆栽
  • 學生能思考如何將盆栽結合「 Micro:bit 」開發板,並具有整體美感構成

課程概說

美感是一種融入生活的學習,從視覺開始而融入到其他生活層面,致力於培養學生具備選擇美好事物的能力,以及創造力學習,與跨領域 STEAM 主題課程結合,成為校本課程。美感課思考美的意識,如何能讓整體植栽設計更有質感並運用於生活之中,思考構成位置、大小、比例關係?什麼樣的構成更能夠具有美感?讓學生試著在課程中學習美感思考與運用,除了找到自己的美感畫面,也建立本身與自然的小小連結。藉由實作水泥盆栽,嘗試構成的各種表現,再運用攝影結合水泥盆栽與校園環境,讓學生思考自身與環境的關聯,進而著手打造有感生活,建立更有感的生活態度。跨域課程著重在於學生是否能共同合作,思考整題美感可能性遇到的困難並嘗試去解決問題。與跨領域 STEAM 主題課程結合美感課程,並結合心測中心評量概念,跨域合作評量規準與標準成為校本課程。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1. 學生能覺察生活中有比例及秩序的基本概念及感受。
  2. 學生能覺察與思考生活中構成的概念與形式,思考在一起的位置關係,覺察整體中蘊含
    的階層、從屬等對話關係。
  • 美感技術
  1. 學生能運用水泥翻模盆栽。
  2. 學生能將平面構成轉化為立體構成,並將其構成概念布局於水泥盆栽。
  3. 學生能思考如何將盆栽結合「 Micro:bit 」開發板,並具有整體美感構成。
  • 美感概念
  1. 構成構面的美感,思考構成位置、大小、比例關係。
  2. 生活構成覺察與運用,生活是由那些物件構成。
  3. 合宜的構成構面,什麼樣的構成更能夠具有美感。
  • 其他美感目標
  1. 如何能讓整體植栽設計更有質感並運用於生活之中。
  2. 讓學生思考自身與環境的關聯,進而著手打造有感生活,建立更有感的生活態度。
  3. 將構成美感概念帶入生活,結合校本跨領域 STEAM 課程課程,給予學生更完整的生活運用。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進行中,不斷希望學生可以從中思考什麼是構成?什麼樣的構成可以具有美感的呈現?面對從未修習過美感課程的學生, 學生剛開始對於構成思考較為具象化,很多元素都想要放入,後來發現原來基本的元素,比例的大小,就能構成具有美感的構成,發現當元素有所限制,更容易利用美感原理構成。課程結合校本課程,需為兩人一組,先個別讓孩子設計,最後兩人一組互相討論如何融入自身的圖案並共同討論具有風格一致性的作品,為課堂又更深一層次的思考。不少學生利用圖地反轉的方式共同創作,為更具體化評量方式,結合評量規準列出評分指引,希學生更能在有限制的條件去思考更多的可能性。

課程規劃
  • 01
    發現構成 你會排列( knolling )你的物品嗎

    1.放一起看看、一起放看看 2.由日常用品排列、歸納所組成的美感,重新整理後的組合,原本散亂在日常生活裡的物件,思考依照色彩、秩序、主從關係重新劃分後,有了不同的呈現。

  • 02
    探索構成 Kit 整體的拆解與重組

    1.美感工具討論構成,給予任務。 2.教師鼓勵學生多試幾種並觀察記錄下結果討論。 3.給予學生一張色紙,並請其切割後重組構成於長方形範圍(花器紋路設計)。 4.思考同樣大小的色紙可以有不同的構成組合。(給予相同條件發展)

  • 03
    討論構成、操作構成

    1.討論盆栽質感如何提升美感 2.將平面構成轉化為立體構成,並將其構成概念布局於水泥盆栽外圍 3.思考各個面向角度合宜構 4.構成思考表面凹凸反向概念 5.兩人一組思考圖樣的一致性、整體性並思考與修正設計圖

  • 04
    思考構成、運用構成

    1.完成及確認立體面向合宜構 2.運用水泥翻模質感盆栽

  • 05
    討論構成與生活運用-我的構成美感體驗與分享

    1.盆栽與生活美感提升討論 2.如何改善與創造生活環境的質感? 3.透過分享,談到構成的美感運用,在同樣的容器大小限制,思考不同案例之構成形式,思考哪樣的構成更能具有美感? 4.討論構成與生活運用 5.我的構成美感體驗與分享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