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雨傘是生活中必備物品,傘壞了回收時,直接丟棄造成回收及環保問題,本課程透過讓孩子探索「構造」,建立雨傘布及傘骨分開回收觀念,嘗試將傘布再改造,資源循環節能減碳,達到綠色時尚生活。
美感預期成果
- 節省資源回收人力,建立傘骨、傘布分開回收的觀念與習慣。
- 觀察與認識生活中物品的各種構造方法。
- 學習生活中物件的構造方法:如釘釦、繩環、背袋、提繩、拉鍊、線縫、穿繩等構造的結合方式。
- 減法過生活,培養正確消費觀念。
- 建立環保與資源可在循環利用的概念。
- 開啟學生對於生活的感知,能感受觀察生活環境的問題,產生自覺意識。
教師課後省思
- 五金釘釦的製作方式,建議教師示範時,避免使用替代性物件作示範,可以直接拿傘布包的半成品直接示範教學,學生較容易直接聯想和應用。
- 課堂會遭遇學生家裡沒有壞掉雨傘的問題,導致課堂中材料不足,因此建議三個月前提早預告,請學生預先準備好;或在媒體或網站社群上,請社會大眾協助募集傘的活動;或利用學生畢業前或期末換教室時,募集學生不需要的雨傘。
- 傘布太舊或有破損,建議教師要有備用雨傘,或建議做小型物件學生,共用一塊傘布。
- 透明塑膠布的傘布較為不耐用,需要耐用時間較長,建議以防水布為主,可長久保存。
課程規劃
-
01第一堂
了解循環經濟過程和意義,思考環保與生活的重要性。
-
02第二堂
觀察雨傘骨架與傘布的結構與構造,並學習正確回收傘的方式。
-
03第三堂
傘布風呂敷的應用(綁的構造體驗)。
-
04第四堂
探索生活物件發散創意構想以傘布改造的可能性,主題及構想圖確認。
-
05第五堂
觀察生活物品的構成配件、功能與構造方法;造型及機能的探索與思考。
-
06第六堂
尋找與主題類似的生活物件,觀察其製作方法;開始縫製整體造型。
-
07第七堂
製作與嘗試各種構造法(釘、扣、縫、勾),加入其他皮革五金、提繩、手把等相關配件。
-
08第八堂
傘件物品與服裝搭配的時尚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