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課程以校園觀察切入,以質感與色彩兩元素作為視覺元素併呈拼貼,深入以自然物作為觀察對象進行造形/色彩模仿再創,帶入自然物水彩調色主題挑戰。
1.校園環境美感放大鏡-質感大閱兵:
認識色彩在校園中各種作用,啟動校園色彩質感搜查行動,找出校園中各角落的用色構成,並將搜集到自然物照片與非自然物以同色系併排,分辨不同質感所帶來的多元感受。
2.校園植物Patten採樣:
以自然觀察家的眼睛仔細記錄校園植物的形狀與色彩,拍攝影像後進行採集。
將植物帶回課堂後透過構成排列看見不同植物造型所組合成的視覺感受,並討論班級配色後(主副色四色),進行班級掛旗的繪製(帆布+不透明水彩)。
3.校園植物色票-水彩無痛調色挑戰:
欣賞水彩畫家Lorene Edwards Forkner的作品與創作影片,以Pantone色票輔助提取自然觀察物之色彩切片作為調色題目,練習水彩(使用三原色調色,並不使用黑白兩色)的透明水彩調色任務。
美感預期成果
- 校園環境色彩質感拼圖:視覺構成(攝影)
- 校園植物Patten採樣:構成、色彩(班級掛旗用於校慶活動)
- 校園植物色票:色彩(水彩調色)
教師課後省思
這次課程嘗試用校園環境中的自然資源引導學生觀察與感受美在生活中,並利用課程設計引導,
將質感、色彩、構成等美感構面放入創作實踐中,以期讓學生能融會體驗。
在課程修正上有刪減部分延伸出去的小練習與體驗活動,把時間留在創作實踐的產出上,
讓學生在任務目標之下可以享受學習過程。
課程規劃
-
01校園環境美感放大鏡-質感色彩大閱兵
1.認識色彩的配色類型。
2.能在生活中體會色彩配色所帶來的感受差異,並進一步探索環境中的質感。
3.利用平板和小組色票,尋找可拍攝紀錄的色彩與質感之所。
4.能完成小組挑戰:質感之四向度,相似色與對比色等拍攝題目。 -
02校園植物Patten採樣
1.利用植物形的排列感受平面空間構成美感。
2.進行色彩討論。 -
03校園植物色票
1.透過自然物觀察色彩的分布。
2.利用印刷色對照自然物色彩找出相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