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質感是什麼?質感是視覺、觸覺與經驗連動的統合概念。
由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去探索質地的特色,如:粗細、軟硬、溫度、光澤等。
比較質地改變所產生的心理感受,如:真 實的木頭與仿真的木紋貼皮、造型質樸的石雕與精雕細琢的石像等。
透過質感經驗的資料 庫累積,豐富生活美感經驗。
探索質感的表現,讓學生赤腳接觸不同材質的地面,解放來自鞋襪的束縛,用最直接的方式感受大地。
由「五官感受」的經驗讓生活「豐富有感」。
觸摸不同質地的纖維,探索不同的質感層次,思索改變與創造的無限可能。
美感來自生活,為了提倡環保永續的概念,結合校園枯枝素材,轉化材料的基底特性,講究材料的處理方式。
除了思考材質特性、色彩搭配與圖像構成,從日常生活的角落中發現美無所不在,讓生活有感,到感知美感,進而達到美感生活的目的。
美感預期成果
希望學生從實際觸摸材質發現「質感」,透過五感體驗能豐富感官知覺,從校園環境中探索,發現不同感官帶來的質感層次,
從不同角度觀察我們平時覺得「理所當然」、很少會特別去注意到的角落之美。
探索不同材質的纖維,從觸覺、材質特性與經過處理後質感的前後對比。
最後運用在生活中,為了使樹織的質感設計達到「整齊有序、色彩協調、層次有變化」,
學生須思索材質的表面特性如何加工處理才能兼具美觀與實用,進而思索如何利用質感來提升生活的品質。
教師課後省思
本學期課程設計一開始從五感體驗讓學生認識校園之美,從小組分工的團隊默契到任務分工都有進步,
學生能沉浸在體驗中並且開始發現許多校園角落之美,是以往沒注意到或容易被忽視的部分。
校園香氛特調是全新的嗅覺體驗,學生反應熱絡,對於校園植物認識也從形、色辨識增加到氣味的層面。
從質感泡泡單元可以看到學生的許多巧思與用心,例如:有學生收集家中貓咪日常掉落的毛、加上 LED 燈條、在裡面放入苔癬營造自然生態微景觀...等,學生對於自己的作品成為校園一景表示很開心,很積極利用午休時間進行懸掛佈置。
樹杈綴織的創作從一開始鋸枝條到存放在教室,原本很擔心頑皮的學生會拿樹枝玩鬧, 所幸沒有發生擔心的事,
甚至還有學生另外花時間將樹皮處理得相當光滑細緻。
在編織過程中,同組的夥伴也會互相協助,共同解決問題。
由於本次的纖維材料準備得相當豐富,包含棉、麻、絲、毛、混紡及人造纖維等超過 80 種色彩與質感的選擇,
原本預設每位學生至少選擇三種材質,但大多數學生都有 5 種以 上的材料或技法變化,所以做出來的作品都很獨特且質感豐富,未來課程設計也會朝向讓學生有多的材料選擇與部分條件限制,讓學生激盪出更多創新的想法與美感體驗。
-
01用五官認識質感:從五感到有感!
★學生異質分組,每組 3-4 人(觀察員、記錄員、攝影師等任務分配)
【光腳ㄚ逛校園】解除鞋襪的束縛,讓腳丫與地面親 密接觸,感受陽光照射下溫暖又粗糙的人行磚步道、 濕涼帶有露珠的綿綿草地、堅硬冷冽的水溝蓋格柵等。
【聆聽校園的聲音】讓學生閉上雙眼,仔細聆聽校園 的聲音,如:蟲鳴鳥叫、工程施工的噪音、教室傳來 的朗朗讀書聲、車子經過的呼嘯聲等。帶著聽診器, 諦聽樹木喝水的聲音,或是涓涓細流,或是空洞回聲, 有機會還可聽到小動物的爬行的聲音!
【校園調香師】分組尋找校園 3-5 種特殊香氣的植物, 如:具提神精油香的樟樹葉或尤加利葉、清涼的薄荷 或左手香、果香四溢的草莓或土芭樂、有臭味的雞屎藤、散發淡雅清香的桂花、帶腐敗氣味的馬勃等。將植物搓揉釋放味道後放入高腳杯,調配出獨特的原生態香氛。
【綜合分享】
1.請描述五感經驗。 2.五感經驗中,印象最深刻的體驗是什麼? -
02林間質感泡泡
【質感收集與分類】
學生分組進行任務,透過質感卡的關鍵字或圖片,在校園中尋找相似的質感材質(有機、無機、人造物), 放入透明壓克力球中,懸掛在樹上展示。
【綜合分享與回饋】
1.學生簡單介紹找到的質感素材。在哪裡找到?它符合質感描述的何種特質?
2.從同學分享的質感泡泡,挑選一顆最符合質感描 述的,並說明理由。 -
03樹織穿新衣1
【取材】
從校園的落葉堆肥區或樹下挑選合適的樹枝或樹杈, 用鋸子鋸下適當的長度,清除木材上的雜質或樹皮, 放入熱水鍋中煮 5-10 分鐘,徹底去除樹枝上雜質及樹枝內部的蟲卵等,取出後曬乾。
★如果鋸痕比較明顯粗糙可用砂紙或砂輪機磨平。 -
04樹織穿新衣2
探索不同纖維(棉、麻、緞帶、羊毛線、花紗… 等)的特色與質感狀態,例如:接觸表面感受到粗 細、軟硬、溫度、彈性,觀察其表面紋理、光澤、材 質透光性、可塑性,拉拉看是否有延展性等,將觀察結果紀錄在學習單。
-
05樹織穿新衣3
【綴織創作】
1.使用棉線將一端線頭固定在樹枝上,依照單位長纏繞固定經線位置。
2.用不同纖維材質,以平織方式編織在樹枝上,用叉子將緯線打緊。
★可結合不同技法,如:編、纏、種草、植流蘇...... 等,增加質感的層次變化。
【美感應用及回饋】
1. 尋找校園一隅佈置展示作品。
學生分享作品亮點及創作過程中印象深刻的地方。
簡單分享佈置心得,如何選擇擺放的地點和呈現方式?
如何擺設會更好?
作品擺放,讓周遭環境看起來不一 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