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色彩是美感的第一印象,第一階段先透過美感電子書讓學生對色彩有初步了解,再透過影片及網站,介紹臺灣色票Taiwanese tone與臺南Pantone色等,讓學生瞭解在地文化與地方色彩,並透過分組,感受色彩與物件之關係,並探討那些因子可能影響了當地的色調原則。
第二階段是透過色票認識校園環境的自然色和人工色,除了能嘗試使用顏料調出顏色記錄之外,還能觀察並思考自然色和人工色會受哪些因子影響而有所變化。
第三階段讓學生在探索自己生活中的視覺環境、並觀察分析使用或選擇色彩的習慣,歸納分析代表個人特質的色彩,並統整歸納色彩組合代表的抽象意象,表現出令人感到愉悅的色彩搭配的美感任務。
美感預期成果
希望學生透過連貫且系統性的課程,發覺和感受生活中的色彩,理解色彩對心理與視覺的影響,並能從配色練習中找到表現各種感覺的色彩搭配方式,增加學生往後對於生活的擺設、服裝的穿搭、視覺設計作品上對色彩選擇之多元與合宜性,進而提升學生對於色彩的關注力,以及培養學生對環境色彩的觀察能力,並能以公民意識思考用色彩解決環境色彩美感不足的問題。
教師課後省思
國一學生在色彩的基礎知識和色彩調色能力不足,在美感課程施作前,需要安排原色與混色、調色技巧的相關課程,才能讓學生在調色上更加精準,有其學習上的效益。
在課程中的撿拾校園環境中的色彩,如果在以色票認識色彩後,還能讓學生以平板電腦或手機上的配色APP來分析環境的配色,在後面的配色創作會更有學習上的成效。
-
01認識臺灣色與臺南色
以美感電子書說明色彩構面,講解自然色與人為色,以及調和配色與衝突配色。透過網站,介紹臺灣色 Taiwanese tone 與臺南 Pantone色、學學臺灣文化色彩XUE XUE Colors,並引導學生分組探討,那些因子可能影響了臺灣色、臺南色的色調原則?
-
02觀色—發現校園環境中的色彩,引發對環境中色彩有感。
以色票在校園中蒐集並記錄在學校中可以看到的色彩資料。
-
03拾色與記錄—撿拾校園環境中的色彩,並用顏料調色記錄
以顏料調色紀錄校園自然色彩
-
04認識色彩的配色和抽象意象
以各式物品包裝的色彩,討論統整出如何去判別色彩用於生活物件的需求、意義、作用、消費族群等敏感度,建立對色彩的抽象意象概念。
-
05分析自己的個性,決定可以表現個人特色的色彩
能用符合抽象概念的色彩表達自己
-
06完成個人色彩搭配與排列構成的創作
選擇一個色彩組合練習構成的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