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光影追逐 · 空間玩趣

核心概念
  • 基本構成的美感概念
  • 平面轉立體的構成概念
美感知能
  • 學習美的構成形式原理
  • 學習構成形式原理,結合光影效果選擇適宜的材料
  • 運用熱溶膠與LED燈完成作品

課程概說

本課程主題為「光影隨形」。藉由美的形式原理的認識─反覆、漸層、對稱、調和、對比、均衡、節奏、單純等構圖方式,用色票剪貼,依照原理形式練習構圖法,經由到戶外觀察光影,並討論影子呈現符合哪一項美的形式原理,為後續小夜燈的製作有初步概念。

利用方形600ccPET飲料瓶與卡點西德、LED燈製作小夜燈。同學選用卡點西德時,需根據草稿與先前的光影經驗,選擇卡點西德貼紙透光與不透光的特性與使用的色系。由平面轉立體時,進行小夜燈的光影測試,讓他們知道光影效果為何,圖案是否能在飲料罐上有連貫性等,都是細節的展示。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透過攝影練習探索攝影中的構成關係,學習構成概念與美感表現方法。
  2. 學生能把構成美感概念運用於生活,並能常常啟動美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事物。

教師課後省思

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小夜燈的材料選擇確實花了我很多時間跟金錢做測試,我把市面上各式各樣的飲料罐都收集來做測試,要透光、呈現圖案要漂亮、要便宜耐用,這件事大約花了2個月做準備。光影是學生既熟悉又陌生很少想過很少接觸的題材,做出來的效果讓人生出一種幸福感,不管是個人或集體的欣賞,氣氛都很棒。圖案經過光影的詮釋後,即使是不善畫圖設計的同學,也能做出很不錯的作品,增加了他們的信心。

未來的教學規劃
做完美感的小夜燈之後,我把光影隨形的課程概念跟跨領域美感結合,跟理化、地球科學、數學中光影的相關課程結合,做了一個跨科的課程,更進一步把光影跟色光、感覺、情緒結合,做了一個光影寶盒。在下學期時,跟9年級畢業季結合,做許願光球與傘下的祝福,更把學生的小夜燈及盒吊掛在傘下,變成小夜燈的裝置藝術。

課程規劃
  • 01
    美的形式原理的認識─反覆、漸層、對稱、調和

    1.以自製ppt介紹美的形式原理的來源。
    2.介紹反覆、漸層、對稱、調和美的特性。
    3.請學生用色票剪貼,做簡單的原理構圖。

  • 02
    美的形式原理的認識─對比、均衡、節奏、單純

    1.介紹對比、均衡、節奏、單純,另外四種美的原理。
    2.請學生用色票剪貼,做簡單的原理構圖。

  • 03
    光影的創意發想/光影的戶外觀察

    1.光影的創意發想
    (1)課前請學生帶他們喜歡的小物、公仔等小玩具。
    (2)上課時關燈,每人發一個手指燈,用燈照射他們帶來要觀察的小物,依燈源的遠近、高低,仔細觀察物體影子的造型變化,並且重新想像影子可以變成甚麼,並把它畫下來。
    2.光影的戶外觀察
    (1)兩人一組,使用一台平板。
    (2)到戶外觀察光影,並討論影子呈現符合哪一項美的形式原理,拍下照片繳交作業。
    (3)回到教室後,每組分享照片中的影中的美的原則。

  • 04
    小夜燈製作(1)

    1.繪製草稿
    學生根據他們前面學的美的形式原理,選出自己喜歡的2-3種形式,繪製小夜燈的製作圖稿。
    2.認識飲料瓶與卡點西德的顏色
    飲料瓶是方形600ccPET塑膠罐,加上寬口鋁蓋,LED燈是用熱熔膠黏在鋁蓋內側。卡點西德貼紙有18色,分別有透光與不透光的特性,同學選用時要根據他的草稿與他先前的光影經驗,去做選擇的判斷。
    3.小夜燈的光影測試
    當他們做第一到第三個圖案時,要給他們LED燈做光影測試,讓他們知道效果為何。因為草稿是平面的,飲料罐是立體的,圖案是否能在飲料罐上做連貫很重要。還有色彩的透不透光,影子的形狀,都是繪製草稿時無法想像的。

  • 05
    小夜燈製作(2)

    1.學生分別到熱熔膠槍的工作桌,把LED燈黏到瓶蓋內側。
    2.學生繼續完成小夜燈的圖案黏貼。

  • 06
    製作─完成─分享

    小夜燈完成,讓學生關燈欣賞,發現每個人的作品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彼此討論與分享。

邱于欣
高雄市立陽明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高雄市立陽明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