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紙房子

核心概念
  • 摺紙造型所產生的韻律
  • 反覆堆疊的美感
美感知能
  • 紙張的斜摺
  • v形摺
  • 單位形卡片造

課程概說

「折」、「切」是在紙張造型時,常用的加工方法。本課程希望藉由藉由「折」與「切」探索紙張造型的多元表現,並以耐壓、美觀的「紙房子」最為終極表現。
第一階段先藉由紙張的基礎摺疊,如百摺、增摺、斜摺…體會摺疊所產生的造型韻律,再利用割摺,再摺疊的過程中添加切割技巧,產生更多造型變化。並試著將課堂上創作的紙張造型構成作品,組合成身上的造型配件。
第二階段,在可承重一本美術課本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思索分別探索兩種結構的方式:
(一)線材:利用一張4開西卡紙,切成長條狀後,折成v字型、口字型、圓形等製作高度25公分的立分體。
(二)單位形卡片:利用一張4開西卡紙,設計基本單位造型,並互相嵌入,組合高25公分立方體。
第三階段:將第一階段的紙張造型與第二階段的支撐結構組合成有特色的「紙房子」。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能夠掌握紙張的摺、壓、切割技巧,並學會山摺與谷摺的各種創意表現技法(百摺、增摺、斜摺…等),並以此進行美感表現,在紙張的線材與單位形卡片結構造型中,掌握承重的關鍵因素。並能欣賞日常生活中相關的美感設計。

教師課後省思

紙張是學生熟悉的素材,摺紙也是隨手可做的,但v摺對大部分學生是陌生的領域,學生在實作的過程中,思考山摺與谷摺形成的空間效果,是一個新的探索。不能使用黏著劑,利用紙張互相嵌入卡住的方式來產生結構的穩固結合,也是需要反覆思考試驗,因而整個課程的進行花費比預期更多的節數,因此也取消其中線材造型的部份。
因為實作中有承重要求,課程材料使用的西卡紙,可選擇磅數較高的材質,比較能讓學生反覆試驗。

課程規劃
  • 01
    摺紙基本技巧(一):平面

    簡介山摺、谷摺概念,並由此發展百摺、增摺、斜摺技法與練習

  • 02
    摺紙基本技巧(二):立體

    能夠讓紙張立體的摺法:斜摺、v形摺

  • 03
    摺紙的綜合應用

    應用第一、二週技巧混用、創作

  • 04
    摺紙造型的組合

    以組為單位推派一位模特兒,將第三節課的創作,組合在人體上做造型並拍照

  • 05
    摺紙造型創作理念分享觀摩

    以組為單位,分享創作理念與交流

  • 06
    線材結構創作

    將一張4開西卡紙裁成條狀,折成v字型、口字型、圓形等製作高度25公分的立分體。

  • 07
    單位形結構創作

    利用一張4開西卡紙,設計基本單位造型,並互相嵌入,組合高25公分立方體。

  • 08
    承重測試與討論

    分組測試每種造型結構承重效果,並作分析比較。

  • 09
    蓋一棟紙房子:實作

    將第一階段設計之摺紙的造型創作與第二階段的結構結合,設計一間抗壓有美感的紙房子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