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第7期《安妮新聞》第6、7頁〈垃圾在哪裡絕對難不倒你〉找尋垃圾在哪裡?帶出生活中過多的塑膠垃圾,第10.11.12頁〈回收大百科〉帶學生認識廢棄塑膠回收步驟與用塑膠磚蓋學校,了解可再回收的塑膠製品有哪些並落實做好正確的垃圾分類。 利用學習單查詢塑膠垃圾與塑膠微粒對生活與海洋生物的影響,找出3個可以從自身先做起的減塑方法。並設計一個10字以內有關減塑的海報標語,進行海報創作,藉由完成的海報,上台發表並完成減塑宣導的任務。 進一步帶學生探索塑膠微粒microplastics對生活層面無法分解而影響整個地球生態。用影片補充相關訊息,帶入環保3R的觀念,Recycle(循環回收)、Reuse(物盡其用)和Reduce(減少使用)為解決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則,讓學生理解並建立其觀念,並能付諸行動。
以「自己的房間」專欄為主,引導學生思考在探索的過程中,遇到困難該如何堅持。
高年級即將要畢業升上國中,對於友情是更為看重的階段,利用友情主題,帶領學生思考友情對個人生活的影響有哪些層面後,帶領學生思考從朋友到好朋友要累積多久的時間? 認識時間長就能變成好朋友嗎?為何有些人小學六年都認識,卻不是你的好朋友?\r\n 透過問題反思再去讀報,閱讀後藉由「狐狸與獵犬」這部經典卡通,談論多元文化社會的中的友情關係,與學生討論對於真正的友情的定義後,再藉由孩子們最愛的「蠟筆小新」動畫帶領全班一起分組討論生活中他們時常面臨的友情問題,全班討論這樣的情況下,你可能會有的感受,在互換立場思考對方可能是怎麼想的,小組再去思考如何解決這個誤解,分享可能的解決方法。
結合理念課程、SDGs等議題,帶三、四年級學生進行「地球護衛隊探究專題課程」。
炎炎夏日即將到來,漫長的暑假是孩子們學習的最佳時機。藉由安妮新聞這份色彩繽紛、內容多元豐富的教材,讓孩子們在閱讀後能從中找到吸引自己、最感興趣的主題與同學分享,並根據所聽、所聞,依照自身的學習狀況規劃出專屬自己的夏日充電計畫。
課程結合環境教育議題,以讀報方式,提稱學習興趣,加深垃圾分類及識別能力。
學生閱讀文章後,分享對於故事的見解,並設計妖怪角色圖,製作成果及發表。
課程主軸為「同理心」,結合閱讀安妮新聞,培養學生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的觀點。
課程結合自然、藝術、語文等,透過單元引導學生使用工具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以「相處小眉角-小炭的日常煩惱」篇章,帶學生思考及討論如何與同儕相處之道。
設計一份具主題的立體夢想空間,引導以夢想為主題,發揮創意設計立體作品。
帶領學生探索臺灣多元的聲音,透過「聆聽」學生將學習如何辨識各種不同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