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多以經濟效益為先考量。誇大的廣告看板、資訊過度的視覺符號、雜亂的街道巷弄、缺乏美感經營的生活日常,無形中影響學生的生活態度。為了突顯訊息,街道上的廣告看板常有設計欠佳的字級、字距與行距,不僅閱讀困難,也可能造成誤會。為了提供更多的訊息,印刷品上的版面編排也常顯擁擠,形成視覺疲勞。
本課程將從版面編排切入,讓學生了解排版中的字型風格、字級大小、字距與行距、留白與邊界等、圖文大小等比例關係在版面美感上的重要性。透過圓點貼紙名片設計及比例感學習工具的海報版型設計體驗活動,探索比例概念。最後導入對生活中各類告示、看板、海報等之版面觀察,試著用比例的眼光檢視圖文排版之視覺美感呈現。
美感預期成果
- 在美感知能方面,學生將建立比例構面之美感能力,覺察比例如何影響生活美感呈現。
- 在美感運用方面,學生能把比例運用於日常生活書寫中,建立好的生活美感習慣。
- 在美感省思方面,學生能以比例的眼光覺察生活環境的美醜,省思個人於環境的角色。
教師課後省思
- 運用影音讓學生有效思考「比例美感在生活中的影響」,宣導:台灣的美感需要改變!進而讓學生思考身處的校園哪裡需要改變?
為什麼?要如何改變? 分組分享後能再次強調:抱怨、批評是無法解決問題,有建設性的發言才有機會改變! - 了解生活中小小的一張票卡設計,大大影響使用者的便利性。思考:多樣資訊的名片如何修改才能達到其最有效使用?
- 學生體驗:大家都一樣的素材,每每些微的調整比較美在在都能呈現不一樣的比例美。
- 賞析作品時:可遠觀,而不可近看焉。第一班讓孩子到作品前觀賞全班作品,作品精緻度立馬分出高下,後思考此次課程是讓學生感受比例的比較美,而不是手工巧不巧,故之後班級在作品賞析的賓果票選活動都讓學生們「遠遠看」比較更單純的比例美。
- 學生票選出的最高票 vs 老師心目中的前五名,原先就是因為怕學生不比較就亂選 5 位,而用賓果(猜中?位)方式刺激學生仔細賞析猜測老師會選的 5 位,但賓果成功比例卻頗低,發現座號也會影響學生挑選,未來課程將會調整:依照完成先後貼於黑板上,票選後才公布座號,或用跨班票選讓學生發現比較後的共識美。
課程規劃
-
01認識生活中的圖文排版與比例關係
以陳慕天 TED 演講「給我們一本課本,我們給孩子 一座美術館」引起動機,讓學生認識圖文排版與生活 美感的關係,再從生活告示、招生海報等切入,了解 文字排版中的字距與行距等比例關係如何影響閱讀正 確性、視覺舒適度及整體美感表現。
-
02了解不良的排版如何帶來閱讀困擾
透過 Youtube 短片「《啊! 設計》系列の排版之歌」 及「排版這件小事:高鐵票和奧斯卡都深受影響?」,總結文字排版及資訊陳列的相互關係。
-
03透過名片排版練習,體驗字級關係與空間比例
不同大小的黑色及灰色塊面代表不同的字級。配合專屬學習單,透過圖點排版,體驗字級大小及空間比例如何影響版面美感。
-
04感受黑灰白色塊的比例大小如何影響視覺美感
課程示例老師設計黑灰白比例學習工具,讓學生藉由黑灰白卡片的挪移排比及繪製,覺察不同的比例如何呈現不同的美感。
-
05整合運用圖文比例關係,繪製圖文排版設計圖
整合圓點貼紙字級概念及黑灰白比例關係,繪製多個圖文排版設計圖,從中創造比例美感運用的可能性。
-
06能把圖文排版概念運用到生活海報的美感賞析中
透過名家電影海報分析其中的比例美感概念及呈現技巧,期望學生能運用比例美感概念於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