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不紙一次 ─ 結構設計(111-2臺中福科國中)

核心概念
  • 能了解結構的強度差異
  • 能清楚表達自我觀點及傾聽他人意見
美感知能
  • .能描述生活周遭的物件結構有哪些
  • 能辨認出平衡穩定的結構配置
  • 能對失衡的結構進行修正補強
  • 能設計出兼具力量與美感的結構
  • 能聯想生活中的物品是否能做結構美感的修正

課程概說

了解「美感」與我們共存,再經由觀察與探索的過程中,了解結構在生活中的運用,同時從中發現結構之美,並引導學生欣賞特色造型建築與具結構性之產品設計,思考結構與美感並存的重要性。 課程中運用生活中隨處可得的紙張媒材,藉由紙的可能性實驗歸納出結構的基礎概念,檢視平衡穩定的結構配置和均衡設計,創造出力與美兼具的立體造型紙燈飾。 此美感課程習得如何觀察生活周遭的結構,了解其基本原則,懂得欣賞和創造力與美的造型。 讓學生勇於創作,將概念轉化呈現,並加以自省調整修正,創造出符合力與美的立體造型紙燈飾,從過程中學會「問題解決」的能力,以及帶得走的美感能力。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對物體的觀察與發現,展開美感知覺的探索,內化並陳述透過視覺觀察後的感知。
  2. 學習主題活動中,延伸出物件的新造型,主動發覺物件本身結構之平衡性。
  3. 學生主動的試驗與發掘,從中分享討論與修正調整。
  4. 建構引導、探索、綜合活動循序漸進的美感主題課程。
  5. 學生能對物體的觀察與發現,展開美感知覺的探尋,內化並陳述透過視覺觀察後的感受。

教師課後省思

立體造型是學生陌生的創作方式,前幾堂需要階段式的練習,在製作過程中教師在各組之間遊走,從旁聆聽,給予適當的建議,提供參考書籍或是關鍵字讓學生自行上網搜尋解決問題,並鼓勵學生勇於拋出想法,一同解決問題。

課程規劃
  • 01
    結構美感

    1.帶領學生欣賞台中知名建築和生活中常見的產品設計,思考結構美感的重要性。
    2.了解自然界中動、植物的結構,與學生一起找尋其中的規則性,進而討論建築和產品設計中,如何將自然界中的結構延伸運用。

  • 02
    一張紙的可能性

    1.引導學生如何將紙張2D 轉3D。
    2.透過《設計摺學》教導基本摺紙技法及應用。
    3.以「單位形」概念,小組合作組合出一立體造型。

  • 03
    構造的接合功能

    1.介紹傳統建築的木造接合方式、生活中紙盒紙張的接合方式,讓構造
    成為造型美感的一部分。
    2.任務挑戰:兩人一組用一張影印紙設計紙手環,製作不得黏貼、不得 使用釘書機,製作完成後戴在手上跳一段熱舞,測試紙手環是否牢固。

  • 04
    立體造型紙燈飾(一)結構發想

    1.全班2~3人一組,每組會拿到不同厚度的紙材(奶瓶紙、西卡紙、影印紙),實驗不同紙材對結構的影響,思考以非黏合的方式進行組裝。
    2.設計出能乘載重量、具美感造型的立體結構,發想出一「立體造型紙 燈飾」,並為燈飾命名。

  • 05
    立體造型紙燈飾(二)結構補強與修正

    從過程中思考並解決結構中的失衡問題,進行調整與補強。

  • 06
    結構造型的心理感受

    小組成果發表,欣賞他人作品並與其他同學成果交流與意見回饋。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