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空間盒子組燈

核心概念
  • 增強在美感的原理原則中引導視覺構成平面如版面設計、構圖實例,發想到空間的點線面經營。
  • 能習得探索美感原理的自主精神,製成迷你型裝置藝術設計,創想生活。
美感知能
  • 將美感操作藉由生活中實例的引導,觀察「構成」元素:點、線、面、體呼應到對人 們生活中常見的景象,如管路、電路等。
  • 使用黑箱、LED燈及單芯線,意在營造立體空間中可實作點線面體構成及運作的材 料,使學生發揮探索精神,從中留心「構成」點線面的各式可能組成視覺效果。

課程概說

本單元發想源於本校專業群科有工業類科學生,對於配線需要有一定的專長認知。本單元從科別屬性出發輔以美感構成層面,設想潛在學生未來可能成為專業水電師傅,除了熟稔接電以外,並必須培養美感對於佈線整線能自我要求,即便非專業職人,也應具有審美審視的眼光。

在以黑箱作為三度空間拓展的維度中,代以點跟線的複合媒材:燈、單芯線,觀察並規劃點燈、崁入或懸吊佈線在立體空間中的可能走向,以點燈營造視覺構成奇想,作品兼顧美觀與實作的探索。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將空間中物件的組織連結點線面組合搭配的整理概念。
  2. 能設計立體空間與佈線構成搭配,規劃空間合宜走線線路。
  3. 能將視覺美感經驗代入個人未來生活布置或工作規劃 。

教師課後省思

本單元起先試行於工科班級,效果及反響良好,將來可以再推廣至其他班級,在普通科、觀光科班級,可再準備及引導階段加入更多光節盛典的源起及活動,例如普羅米修斯盜火的希臘神話故事,人類帶對於光的憧憬想望,使學生增進人文層面與闡發作品意象的連結。

再不以配線為導向的規範下,能更專注於色光本身的特質,利用光的穿透、折射、反射效果,企圖使學生嘗試利用直接或間接照明、反射在空間中呈現光照映出的氛圍,使用光線作為應用為藝術媒材的實驗課程。

本課程在設計緣起上尚可引入更多連結社會科、觀光科的子單元課程,在配供電原理可以引入電機與電子群的基礎專業,讓課程能更深入、周全,不僅僅只是創新媒材上的翻玩。

課程規劃
  • 01
    日常生活空間構成觀察

    引起居坐臥的生活空間為例,觀察以家電為點、電線為線所構成的空間中的動線規劃,有經過設計思考線路整齊走向,而普通未經設計的線材則隨意走線。使學生有感蒐集,將日常中的實例照相分享。

  • 02
    構成美感原理原則

    以構成形式的作品舉例,經規劃設計過的線路在視覺引導線上呈現井然與次序性,達到符合視覺美感經驗的法則,比對如蒙德里安的抽象構成作品,線路圖與其有高度相似的視覺感受。是以此作為美感單元形式引導,引導美感經驗空間中的「構成」為單元主軸。

  • 03
    佈線走向與規劃

    教導學生複合媒材用於藝術裝置上電路配線的手法,由協同授課電機科教師示範正確的接線方式。使學生能在實際操作上更加得心應手,預先設計構成裝置的燈芯佈線形式,先在平面板材上配置。

  • 04
    空間分配與動線

    於孰悉複合媒材的燈、線在平面上構成的效果手法後,進一步整合小組,由組員思考點、線在空間中組織的各種想法討論。

  • 05
    立體模型裝置實作

    利用黑箱模型安排學生思考在立體空間中,裝置串燈照明走線的可行設計,增加如懸吊、前後、實踐預先規劃構成的樣式,從電路簡易並串聯線途徑美觀與設計之次序感。

  • 06
    成果分享回饋

    完成後為模型後組間觀摩成品,使學生體會設計空間美感與實作手法之可貴,回饋與表揚優秀作品。

鄭怡婷
國立恆春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教師

任教於國立恆春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