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此課程在讓學生了解「美感」與我們共存,再經由觀察與探索的過程中,了解結構存在生活裡並從中發現結構之美,此課程透過觀察生活周遭的結構,了解其基本原則,懂得欣賞和創造力與美的造型。引導學生欣賞特色造型建築與具結構性之產品設計,思考結構與美感並存的重要性。
課程中運用生活中隨處可得的紙張媒材,藉由紙的可能性實驗歸納出結構的基礎概念,檢視平衡穩定的結構配置和均衡設計,讓學生將概念轉化呈現,並加以自省調整修正,創造出符合力與美的立體造型紙燈飾,從過程中學會「問題解決」的能力,以及帶得走的美感能力。
美感預期成果
- 能描述生活周遭的物件結構有哪些。
- 能辨認出何種結構將產生失衡。
- 能了解結構的強度差異。
- 能設計出兼具力量與美感的結構。
- 能聯想生活中的物品是否能做結構美感的修正。
教師課後省思
「結構」對於學生來說是很抽象的概念,所以一開始從基本的概念講解,再將生活的各種相關資訊說明,先養成美感判斷的眼力,才能實現在自己的作品中。但這個過程卻難以在幾節課中完全學習並實現。但學生也在過程中經過一次次的試驗中,願意嘗試著解決結構的問題,在練習的當下偶爾可以有好表現,只是需要一些累積。
-
01結構美感
帶領學生觀看學校周遭的建築,和生活中常見的物件,再引導學生欣賞特色造型建築與具結構性之產品設計,比較兩者外觀之美感, 思考結構美感的重要性。並欣賞自然中的結構,與學生一起找尋其中的規則性。
-
02一張紙的可能性
讓學生嘗試用一張紙演變成一個立體結構,突破 2D 平面,可與過去經驗產生連結、任意發想,並著手實驗,最後全班討論分享。
-
03不同紙材對結構的影響
學生每人會拿到 6 張 3 種不同厚度的紙材(奶瓶紙、西卡紙、影印紙),經過思考與實驗,任選 3 張已非黏合的方式進行組裝產生具美感造型的立體結構,最後全班討論分享。
-
04立體造型紙燈飾(一) 結構發想
全班 2~3 人一組,每人設計出一單位型,平面圖型或立體造型皆可,將同組所設計出的單位型加以組織,發想出一「立體造型紙燈飾」,並為燈飾命名。
-
05立體造型紙燈飾(二) 結構補強與修正
學生複製所設計出的單位型,完成燈飾結構並思考結構中的失衡問題,進行調整與補強。
-
06結構造型的心理感受
小組成果發表,並與他校進行縱向學習成果分享與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