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學校的學區內多老舊公寓和部分二、三層樓的房子,破舊的外觀加上五花八門的鐵窗與鐵皮屋加蓋,除了生活機能以外,稱不上美麗的外觀。這幾年附近陸續有一些新建案,嶄新的設計與新穎的外觀讓人多了一些嚮往。去年學校對面的消防局拆除改建,建築主體雖然方正簡單,但透過建築師巧妙的設計,讓外觀看起來比較活潑有變化。視覺藝術課七年級多會談到「美的形式原則」與「美感構面」,運用造形的基本元素以美的原則產生抽象構成的美感,不過學生在此階段還不太容易深刻體會到幾何抽象的美。因此透過現代建築的設計,將點線面的造形依附在建築物具體的想像,先在卡紙上設計出房子四面的立面圖,再透過鏤空門窗與摺疊牆角,讓平面設計變成立體模型。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1.觀察居家附近與上學途中看到的建築外觀。
2.比較新舊建築之間的差異。
- 美感技術:
1.三角板運用與垂直線畫法。
2.利用鏤空與摺疊創造立體穿透的空間感。
- 美感概念:
1. 美的形式原則與美感構面。
2. 運用造形的基本元素以美的原則產生抽
象構成的美感。
- 其他美感目標:
1.配合《翰林版藝術1上課本》視覺藝術第1課 ─美的異想世界。
教師課後省思
1. 透過實際測量與比例縮小,賦予矩形色塊代表門與窗的意義,讓色塊構成轉變成建築外觀的設計,在平面設計完成後透過簡單的折疊變成立體建築造型,藉由鏤空增加空間的穿透性。
2. 建築模型縮小比例實驗了 1:40 與 1:60 二種,1:40 的紙張太長,製作時相鄰同學容易互相干擾。1:60 完成作品有點太小,若要和「111-2 早餐店設計」作品搭配,則早餐店的作品會太小,製作難度也比較高。二者執行結果未來會設定 1:50 最為恰當。同時市售模型小人、家具 1:50也是比較常見的比例,搭配布置起來可以增加作品的擬真與趣味感。
3. 房子面寬設定由 440cm 改為 450cm,作品大小差異不大,但縮小尺寸計算與繪圖更容易。
4. 這次在不同班級試了灰銅卡紙和西卡紙二種材料。灰銅卡的優點:1.紙張較厚,製作出來的成品比較硬挺。2.紙張有正反二色,白色可模擬白牆、灰色可以象徵清水模水泥牆的感覺。缺點是:裁切窗戶時比較費力,許多學生會覺得比較難切割。西卡紙的優點:紙張調薄,切割和摺疊比較容易。缺點是:即使選用了較厚磅的西卡紙,作品感覺仍有點兒不夠硬挺。
5. 未來可以結合 led 燈增加情境,也可以成為燈飾。若選用灰銅卡牆面較不透光,選用西卡紙牆面會透出微亮的感覺。二種材料各有其特色,可因應作品想呈現的效果,選擇適合的材質。
6. 第 6 堂裁切深色矩形黏貼窗戶,原本使用紙膠帶固定,後來找到「可再貼雙面膠帶」,可以輕易撕貼靈活地隨時調整位置,又不影響矩形方塊的外觀,是很適合這個活動的材料。
-
01美的異想世界
1.配合《翰林版藝術1上課本》視覺藝術第1課─美的
異想世界。介紹「美的原則」、「美感構面」、「造形的
基本元素」(點線面)......等。
註:本單元可作為先備或延伸課程,依各校教科書版
本與教師教學內容增減教學時數。 -
02比例的美感
1.教師簡介紹美感構面─「比例」,並從生活中舉例,引導學生關注比例的美感。
2. 由學生平時攜帶的保溫瓶為例,觀察、比較保溫
瓶各部件之間比例的配置。
3. 學生利用教具,配合無彩色的美術紙排列組合,
觀察色塊之間比例的變化,找出最佳的比例配置。
4.將排列好的美術紙黏貼與裁切,完成保溫瓶的側視
圖。 -
03面的構成練習
1.準備一張16開西卡紙與64開黑色美術紙。
2.用剪刀以垂直或水平方向分割黑紙成2張,選取面
積較大的一張依同樣方法再次分割,以此類推重複做
10次可以得到11張大小與長寬不一的長方形。
(教師在過程中可以提醒學生多改變長寬比例的變
化。)
3.將黑色紙張由大到小依序排列,再由最大張的黑紙
依序開始排列於卡紙上,過程中觀察黑色矩形在畫面
上的平衡感,並注意背景的留白空間,過程中可隨時
調整相互間的關係。(黑色紙張保持垂直水平方向不
能做傾斜的排列。)
4.完成後用膠黏貼並於作品背面標示上下的方向。 -
04建築外觀與幾何抽象的關係
1.教師介紹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築的造型特色,建築外
觀設計與幾何抽象美感之間的關係。
2.教師透過投影片介紹透天厝的基本形式與優良建
案欣賞,指導學生用鉛筆做圖像筆記(不然看過就
忘),將建案門窗等基本配置按比例簡化成長方形,
用鉛筆速寫記錄下來。 -
05建築主體製作
1.將對開灰銅卡紙裁切成16.5x73cm 的長條狀。
2.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白色或灰色(類似清水模)面進行
創作。
3.教師介紹如何利用直尺與三角板以底邊為準畫出
垂直線。
4. 學生在卡紙上由左至右依序畫出:
25/11/25/11/1cm 的間隔。水平方向畫出8.75cm
高的橫線。(如下圖)
(此為1:40的縮小尺寸。原比例為:面寬4米4─剛好
為教室前後長度的一半,縱深10米─教室寬加走廊的長度,一樓高度為3米5─與教室高度一樣。讓學生從實體空間中感受真實的尺寸並想像縮小後的比例。)
5.教師在教室地面標示出相對於模型比例的室內空
間,學生利用教室內的課桌椅排列出居家客廳的家具
布置,讓學生在實際的尺寸裡體驗空間感。
6.學生測量教室門、窗等相關尺寸並記錄,作為設計
時實體比例的參考。 -
06設計建築立面圖
1.將黑色美術紙依比例裁切成長方形,作為建築的門
與窗排列於卡紙上,設計房子四面的立面圖。
2.排列設計完成後用少量膠水黏貼黑紙中心稍作固
定即可。
3.將代表窗戶的黑紙沿紙張邊緣用美工刀裁切鏤空。
4.代表門的部分僅切開部分,保留一邊固定門板。 -
07製作建築立體造型
1.繼續上週進度。
2.完成門窗製作後,將牆腳的四條直線以美工刀背輕
輕畫線,將厚紙板摺疊成長方體,黏貼好即完成立體
的建築模型。
3.若有時間或已經完成的人可以再製作窗框或其他
裝飾。
4.所有人完成後可以排列在一起觀摩比較,並拍照紀
錄。
5.此作品為建築物基本雛形,也可以再做其它延伸教
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