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觸景生情,人以眼睛視覺所看到的環境物象,經由心靈產生感覺。實體物象與心靈感覺,構成一種實與虛的對比。本課程希望藉由感官─視覺、觸覺、聽覺、嗅覺、感覺、知覺等來引導學生探究瞭解藝術美感的意義,再運用這樣的概念創作出一幅作品。
以美感六個構面為例:比例的大─小、長─短;色彩的明─暗、高彩度─低彩度;質感的粗─細、軟─硬;結構的鬆─緊;構造的簡單─複雜等,都傳達著對比的語義。
而設計本課程的主要動機是學生在介紹作品時,對於美的敘述言詞的表達有許多不足,藉由各種對比的字句像是虛─實、多─少、疏─密、陰─陽、深─淺、冷─暖、紅─綠、有彩色─無彩色、動─靜、有機─無機、生─死、白天─黑夜 等,將這些字句加入帶有感情的形容詞時,運用符號表現出來,便有了更深一層的意義。
藉由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窗,窗有實際的功能性,提供光線與通風的作用,在虛實之間,帶給人許多想像空間。自己從窗內凝視窗外風景或從窗外想像窗內情境,白天或黑夜,帶給
人許多不同感受和想像的空間,逐步探索至心靈之窗,藉由種種的感覺,引導學生結合色彩 、比例、質感,以空間構成手法, 創作出一幅具有心靈美感的作品。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 觀察街景、校園、教室或家中窗戶,哪些窗戶是有美感的?哪些是不美的?有何差
異? - 觀察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件是有美感的,說出美在哪裡?
- 環境中存在著許多對比事物,引導觀察並且用語言形容出來。
- 美感技術
- 拍攝技巧
- 運用美工刀、剪刀、各式儀器工具的操作,結合各式質感肌理材料,運用各種技法進行創作。
- 運用拼貼技法、二度加三度空間構成,進行編排、黏貼和組構。
- 美感概念
- 認識立體派拼貼法、表現主義表現內心的情感、超越時空的超現實主義、觀念藝術自我觀點的展現、裝置藝術物件重新組構、光影藝術和集合藝術的虛實表現手法。
- 認識美感色彩、比例、質感和構成的基本概念。
- 認識感覺、觸覺、視覺、聽覺、嗅覺、知覺的原理和特性,概念轉化的方法。
- 其他美感目標
融入 12 年國教本校校訂、跨域課程:自主學習策略(7 年級)、自主專題探究(8 年級)、閱讀與生活(7 年級國文)、樂活閱讀(8 年級國文)、走讀社區話生活(9 年級社會)等學習概念。
教師課後省思
- 單元 1 打開心靈之窗 90819 草木上灑滿金光美感構面 *908 15 簡單構造 有彩色描述到心情
放鬆 。 - 單元 2 生活中的窗 拍 4 張照片使用 ipad 拍照上傳,會受到網路速度影響。 907 班有一半學
生未完成上傳,進度會受到影響。有些學生窗戶拍得不完整,照片拍太多窗了,如果能將景
拉近一點,拍出單獨窗戶會比較能看出哪一個窗戶好看或不好看。(同一面牆面的窗戶樣式顏
色還是會有不同,除非是一樣的感覺就可以)有的拍得光線不好。 - 單元 6 窗的視覺空間構成創作學生造形構成思考比較率性,嚴謹度比較不夠,等下週實際將
前後壓克力板排起來之後,應該比較能感受到平面和空間感之間的差異性。 - 本課程透過觀察生活中的窗,學生會更注意生活中不容易被注意的事物,學會觀察校園中窗
的美與不美。運用對比的語詞的引導,讓學生更加了解創作的對比方法,可以知道很多對比
語詞來形容創作作品,有很多的想法可以創作和想像。 - 而超現實的平面多樣化的繪畫創作,之後再進行 3D 的窗空間創作,讓原本平面的畫變成立
體 空間層次,可幫助學生理解平面和空間前後層次的差異性,增強其對圖層的概念運用 - 本課程對於學生從美感事物的觀察對比語詞的理解並運用在繪畫創作 ---->2D 平面繪畫轉
3D 空間創作,讓學生體驗感受到從平面變成立體是件簡單的事情,實質成效明顯良好且有實
質幫助的。
-
01瞭解校園中的窗戶有哪些功能?好不好看的差別在哪 裡?存在哪些構成要素?
1.發學習單,教師播放三張校園窗戶照片(教室、圖書室、烹飪教室),引導學生思考窗戶的功能上有何不同之處?
2.從三張照片中挑選覺得比較好看的,並寫出好看的原因為何?
3.教師介紹構成 5 個要素─對稱、平衡、主從、格線、組合,想想看這三張照片存在哪些構成要素?
4.引導學生思考,還有哪些因素影響窗戶的視覺美感?(建築外觀牆面的面積、材質、顏色;窗的數目、形狀、大小;牆面與窗戶的比例;窗框的材質、顏色;其他因素─加上鐵窗、紗窗、窗簾、冷氣機……) -
02觀察紀錄生活中窗的美與不美?窗內與窗外風景?
1.踏查學校對面公寓樓房窗戶,將覺得美的與不美的窗戶,以手機或平板拍攝記錄下來?寫出影響美感的因素有哪些?
2.拍攝從窗外看窗內;另一張從窗內看窗外。可從學校或家裡;白天或晚上都可以,寫下自己的感覺和心情。 -
03將形容語句轉畫成色彩、造形,運用色彩表現情緒感 覺,運用肌理質感來表現細緻粗糙。
1.認識藝術家米羅miro如何運用半抽象或抽象的符號造形結合色彩,來表達內心世界或象徵某種涵意。
2.各組彙整形容窗戶語句,跟同學分享討論。
3.練習用自己形容窗的概念語詞,轉畫成造型、色彩和質感。 -
04探究虛實-欣賞現代藝術家的視覺表現手法。
1.認識日本光影藝術家山下工美(Kumi Yamashita)、集合藝術家 Rashad Aalakbarov 的虛實表現藝術創作形式。
2.認識立體派拼貼法、表現主義表現內心的情感、超越時空的超現實主義、觀念藝術自我觀點的展現、裝置藝術物件重新組構的方式。
3.認識感覺、觸覺、視覺、聽覺、嗅覺、知覺的原理和特性,概念轉化的方法。
4.教師說明窗的構成想像作品創作的方式—【外窗】的造形(使用 3cm 厚度珍珠板─方便裁切成各種造形+1mm 透明壓克力板,窗的深度約 10~20cm),【內窗】運用空間構成方式+轉化對比語詞的藝術形態表現+各種網狀、不同材質、繪畫形式的複合媒材構成。
5.可結合回收物、具有特殊涵意或美感意象的物品。
6.可結合燈光,呈現室內點燈意象。
7.需說明主題與想呈現何種美感情境。
8.認識窗的創作型態和製作方式,進行初步的概念草
圖設計。 -
05構成窗的視覺想像概念草圖繪製
1.根據前次上課所畫的概念草圖,以超現實和立體派的手法分割重組,在 A4 紙上構圖。
2.至少使用三種媒材,運用拼貼、分割、對比顏色、線條、立體派、風格派、表現主義、抽像畫派,每個人都要動手在上面畫。
3.引導學生思考作品內容構成,是否合宜安排,且具有美感。 -
06運用合宜的材料工具開始製作窗戶外框。
1.根據窗的設計草圖,開始製作窗框內各分層版面的空間構成創作
2.選用合宜的媒材和工具製作。 -
07運用合宜的媒材和工具製作框內概念的空間構成。
1.根據規劃的窗框造型,製作裁切卡紙,摺出波浪形狀,以白膠黏接固定。
2.根據窗的視覺想像概念,進行空間構成創作。
3.引導學生注意色彩、比例、質感彼此在視覺搭配上的合宜性,是否具視覺美感。 -
08完成作品、設計理念,說明自己作品特色,完成學習單與回饋單。
1.完成的構成窗的視覺想像作品。
2.完成設計理念學習單和回饋單。
3.介紹自己作品的特色和設計理念。
4.學生互評,老師回饋與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