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對於學生而言,校園與國中三年的生活密不可分。無論是校園的植物、設施、教室、社團、活動,有形還是無形,都可能是他們生命中重要的過客。本課程期望透過「走讀校園」的地圖設計,帶領學生探索學校環境,深入認識其中的人、事、物、景,提昇學生對環境敏感度,培養與學校的情感連結,發展關心環境的態度,並能透過雙語呈現給他人。
學生透過小組討論分享,找出校園中的特色景點,選擇一個主題,透過視覺美感要素製作校園走讀地圖,呈現不同的主題景點特色。其中包含路徑、說明文字、地圖圖像、背景圖案、地圖吉祥物、指北針、地圖標題,以及校園廊道命名,培養對學校的認同感。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 各式地圖設計
- 校園走查。
- 美感技術
- 手繪插畫
- 地圖版面設計
- 攝影。
- 美感概念
- 構成概念:攝影構圖法與運鏡。
- 能簡化複雜圖像成插畫、化繁複地形成簡潔路徑與圖像,呈現明確主題。
- 運用比例與構成的概念,完成主題地圖設計。
- 其他美感目標
雙語教學
教師課後省思
- 由於上學期的進度過於緩慢,影響到下學期的課程,尤其是在個人校園景點的繪製上,這個部分學生花了很多的時間構圖與上色。上學期的家鄉菜是全組畫同一個主菜,因此可以互相觀摩,組員間也比較容易彼此協助。但此次的校園地圖因為每位學生畫的是不同的場景,因此在簡化的過程遭遇到比較多的困難。但礙於學期即將結束,因此沒有時間好好讓他們多加練習。
- 使用 Canva 共編製作地圖是因應時間不足的調整,也是配合數位學習的推動。但由於學生第一次使用,加上期末較為匆促,所以效果不盡理想,還有很大進步的空間。
-
01討論校園特色,歸納小組表現的主題
1. 請每一位學生寫下五種正向的學校特色,例如:最喜歡的校園景點、覺得校園最美的地方、包含有形或是無形的學校亮點。例如:建物、生態、重要活動、校本課程、地標、教師族群(辦公室)等主題。留下三個小組共識並向全班分享。
2. 請學生思考如果想要從校園中挑選一個主題做深度的介紹,會想要介紹什麼樣的人事景物。
3. 請小組根據前方所討論出的校園特色歸納小組的探究主題。 -
02實地探究踏查蒐集資料,並繪製地圖草稿。
1. 各組報告特色景點的地區,並手繪簡單的校園地圖,以及勘查的路線。
2. 小組根據所決定的主題,每人帶一台 iPad 到校園進行拍攝,教師需規定回教室的確切時間(拍攝時間約10分鐘),並請全組團隊行動,組長負責管理秩序,注意不可喧嘩影響他人,教師則根據學生提供的地點需巡視校園,觀察學生的狀況。
3. 回教室後確認學生所拍攝的照片,至少須具備五個以上的地點,再次將地點明確標示於所繪製的地圖草圖上。 -
03各組根據所拍攝的照片,使用色彩 App 找出校園代表色。
1. 每位學生上傳所拍攝的校園照片,並用雙語寫下對於照片的描述
2. 教師講解學學色彩的使用步驟。
3. 學生以學學色彩 App 找出校園代表色,並上傳到 Padlet 。 -
04認識地圖的功能及了解繪製地圖的各種技法。
1. 認識地圖的功能,了解地圖要能指引方向,找到目標的正確位置。
2. 地圖是極佳的說故事平台,可以圖像符號進行圖文溝通,將美感與地理概念有效結合。可呈現景觀設色與人文事蹟。
3. 地圖的基本構成元素包含:路徑、說明文字、地圖圖像、背景圖案、地圖吉祥物、指北針、地圖標題。可因地圖實際需求有所刪減。
4. 地圖空間表現手法包含:平面圖、俯視圖、鳥瞰圖、重疊法。
5. 小組討論決定地圖表現方式。 -
05繪製個人校園景點。
1. 小組分別進行景點、人物、標題、指北針的分工繪製,提醒學生要注意整體的風格與配色的統一。
2. 教師說明該如何簡化景點。
3. 學生簡化所觀察的地點,進行繪製。
4. 教師根據各組狀況,進行差異化教學的指導。 -
06小組進行主題地圖設計
1. 地圖的構圖設計,把所有的地圖元素安排在適當的位置。
2. 小組分工設計地圖吉祥物、說明文字(雙語)、地圖風格等元素。
3. 教師給各組 Canva 簡報連結,請各組開始嘗試使用 Canva 共編製作小組地圖。
4. 完成景點繪製的組員可以將圖像去背後,上傳至 Canva ,進行地圖拼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