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國一學生對於植物既熟悉又陌生,所理解的自然生態樸質無華。自然實驗課指導學生觀察植物、簡易解剖後,學生往往對植物表達出不捨的情感。
盆栽是迷你的藝術創作,藉由盆器組合來創造出一小方自然景觀,觸動人類底蘊的美感情愫。
課程先由學生觀察植物在自然環境型態、其次作品觀摩,進而解構植物生態要素,透過兩次擺放、質感調和、顏色搭配等要素,由繁而簡的分析,再由簡入繁的排列組合,結構化植物生態造型、和諧連結自然美與人工美。
最後,票選最高的盆栽組合,由導師提供教室空間、或自然老師提供實驗室內外空間,鼓勵學生建構美感一隅。
美感預期成果
- 建立獨立判斷的美感自信。
- 能在複雜的盆栽中找到秩序,構成美好的群組。
- 能組合出具美感的小品花園。
- 能欣賞、尊重他人的美感判斷。
教師課後省思
本課程實施為第2年。第1年全部是課室教學,第2年為部分班級在教室外教學,學生活動空間較大,周遭環境色彩豐富、可進行多組組合。
以新鮮花草進行教學,促使學生運用多元感知,在年節的歡樂氣氛學習下,學生在用語、腔調、肢體……表達等均更加豐富。
又,因接近年底,學生主動提及校慶布置,惟配合校慶進行布置的決定略為倉促,若納入教學思考並提早規劃設計,不論學習或布置效果均會更佳。
課後,所有花草均開放教職員工認養,普受歡迎。部分班級悉心照料,草花生命延續到本(第2)學期,截至113年1月29日本計畫實施終結日(農曆正月20日),所採購草花仍持續盛開,延續年節的歡樂氣氛在師生眼底、心裡……。
-
01色彩搭配與構成、作品觀摩
1. 教師準備6種以上草花植物。
2. 小組討論顏色搭配的美感。
3. 挑選焦點與配角盆栽。
4. 盆栽進行不同排列組合。
5. 各組作品同時呈現,並相互觀摩。 -
02觀察植物、群化,仿自然構成
1. 教師準備可以放置 1 盆、2 盆、4 盆、6盆植株的方型木盒。
2. 學生仔細觀察植物生長的姿態,挑選最適宜的方向,依序將植物 放入木箱。
3. 四組木盒由簡而繁進行排列組合成矩形的造型,過程中注意主從關係與整體感,必要時改變木盒中擺放的植物。
4. 上述第1次排列後,觀摩與討論。
5. 四組木盒拆解後重新自由排列組合。
6. 上述第2次排列後,全體票選、給予回饋。 -
03校園布置
1. 學生將放置2 盆、4 盆植株的所有方型木盒,進行自由排列,含遠、近、高、低。
2. 邀請學生動手調整木盒內植物,或調整木盒排列順序,並說明調整訴求或原因。
3. 學生了解木盒布置的便利性、侷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