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多元食彩

核心概念
  • 了解設計思考與實作的過程的差異 透過修正檢討與再實作滾動式學習提升美感認知
  • 透過小組分工合作,提升實作效率與培養組間協調能力
美感知能
  • 學習食材的處理與料理方式提升視覺美感
  • 學會擺盤技巧與模板的運用,透過食材的構成方式產生不同的變化
  • 選擇合宜的食器與桌巾襯托食物的美味

課程概述

本課程設計以「色彩」構面為教學核心,認識天然食材的色彩與搭配,引導學生將豐富的天然食物色彩搭配、營養與健康等知識,實際應用在生活情境。透過「 點、線、面 」造型三元素結合蔬 菜、水果、食用花等食材的造型與色彩,設計思考如何展現於秋季健康輕食料理中。學生可以在家中菜園、校園中的集霸芬農場或市場超市等生活情境,認識並收集食材,運用色彩學和點、 線、面,等概念。 設計秋季健康輕食料理草圖,從色彩搭配到擺盤設計,進行視覺與味覺探索 。最後進行 一場健康輕食發表會,天然食材的色彩搭配減少卡路里讓美感成為一種生活態度簡單自然、健康有機 。

美感預期成果

  1.  認識當季食物的色彩變化觀察食物原型、加工後色彩的變化。
  2.  探索色彩的味覺感受 均衡搭配並提升健康營養及美味。
  3.  應用上學期的質感概念選擇不同的食材處理方式,進行視覺與味覺的層次變化搭配合適的食器、增加擺盤設計提升餐桌的視覺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經本次課程設計選擇學生喜歡的餐食主題,學生的學習動機高,透過分組合作方式讓課程完成度高且有效率。 每個班級的飲食習慣不同, 所以課程以小組 夥伴共同 喜歡的食材為出發點,設計一份輕食料理,也有不曾吃過生菜的學生因此喜歡上生菜沙拉。 過程中出現不少異國料理 有些學生帶來媽媽的家鄉菜,如:法國麵包、越南生春捲等。讓課程變得 國際化且豐富有趣。但也有班級因為採買食材金額分配不均或分工失衡、出現一些問題。因此,雖然花了一些時間讓學生學習聰明消費與確實分工,我覺得讓課程更加完善 是意外的收穫。本次課程結合健康飲食概念 同時邀請本校營養師入班觀課 不僅支援食材與資源也提供不少專業建議與認同。最後將「草地上的野餐」作為美感課程的實踐,學生積極參與且享受其中,也廣受學校同仁與家長的好評。未來課程設計會以此為薦增加生活應用的部分。

課程規劃
  • 01
    探索食彩

    1. 色彩的味覺聯想 比較 看看右邊這張圖,觀察 不同顏色的「前菜」,猜測其可能具有的味道,依據「鹹、苦、酸、甜」的順序由左至右排列。這是美食心理學家 Charles Spence 所做的一項實驗,根據研究結果發現,無論是在餐廳或是網路上,大約有 75% 的受測者排列前菜的方式,和主廚或美食物理心理家的期望相符合,可以證明味道和特定顏色有明顯的關聯。
    【參考資料】 https://japoontw.wordpress.com/2018/12/24/blog/
    2. 收集當季食材的圖片或實物 ,引導學生思考 並 討論食物的色彩 感知與聯想 。
    3. 學 生 依色彩分組 帶主題 色彩 的 食物 蔬菜、水果 到課堂上 ,討論顏色的味道與感 官 體驗,觀察食物原型、加工後色彩的變化。
    4. 了解 食物色彩對於 個人 的感受、意涵與代表意義。認識食物色彩、營養成分與化學變化的知識, 思考天然蔬果該如何搭配設計以提升飲食美感。

  • 02
    食彩配色

    1. 學生 依色彩分組 帶主題 色彩 的 食物 蔬菜、水果到課堂上 ,討論顏色的味道與感 官 體驗,觀察食物原型、加工後色彩的變化。
    2. 了解食物色彩對於 個人的感受、意涵與代表意義。認識食物色彩、營養成分與化學變化的知識,思考天然蔬果該如何搭配設計以提升飲食美感。

  • 03
    輕食實作(一)

    分組依照 設計的草圖, 搭配合宜的食器 製作一套輕食料理 。 完成後
    享用輕食料理 。
    將製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 設計亮點 、 製作的時間等經驗記錄下來 。

  • 04
    修正檢討

    各組 分享實作過程面臨 的挑戰,並提出 修正 改善方案。

  • 05
    輕食實作(二)

    1. 落實上一堂課所提出的改善方案 再做一次輕食料理 。
    2. 帶著料理到校園中進行戶外野餐 分享各組的成果與回饋
    3. 學生 依色彩分組 帶主題 色彩 的 食物 蔬菜、水果 到課堂上 ,討論顏色的味道與感 官 體驗,觀察食物原型、加工後色彩的變化。
    4.了解食物色彩對於個人的感受、意涵與代表意義。認識食物色彩、營養成分與化學變化的知識, 思考 天然蔬果該如何搭配設計以提升飲食美感。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