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與設計課程

藝術植人

核心概念
  • 鏡片之不同角度構成的成像變化
  • 運用美的形式原理進行創作
美感知能
  • 使用應用程式來幫助識別植物品種
  • 使用多種繪畫媒材來描繪植物的形態
  • 使用點、線、面的元素構成植物的造形

課程概述

嘉義樹木園是臺灣最古老的植物園之一,學生可以輕鬆步行到達這片富饒的植物生態區,本美感課程結合環境與戶外教育議題,讓學生走出校園,在嘉義樹木園內進行植物觀察與採集後,回到學校進行植物描繪與創作。
課程邀請外聘講師,帶領學生認識樹木園的各種植物和生態,並教導學生如何使用iNature和PlantNet辨識不同的植物。學生撿拾葉片和果實,並透過拍照及代針筆、奇異筆、墨汁等工具繪製植物的形態。在繪畫過程中,學生將學習多種技法:
點的構成:通過點的密度和大小,描繪植物的明暗和深度。
線的構成:自由曲線、粗細線等表現植物的輪廓和紋理。
面的構成:運用幾何形和有機形,簡化植物的形態。
最後,課程將教導學生使用鏡片和鏡箱,進行「草木萬花筒」的創作,觀察植物在不同夾角和排列組合下的視覺效果,並在校內展示中心進行公開展示,互相分享創作過程與技巧。

美感預期成果

  1. 植物觀察與辨識能力
    學生將具備在嘉義樹木園中辨識和觀察植物的能力,能夠使用應用程式,如iNature和PlantNet,進行植物識別。
  2. 描繪技術的應用
    學生將掌握多種繪畫技術,包括代針筆、奇異筆和墨汁等,能夠通過點、線、面等技巧來描繪植物的形態、紋理和光影等細節。
  3. 創意與創新能力
    學生將能夠運用鏡片和鏡箱,創作「草木萬花筒」作品。嘗試不同的植物排列方式,透過鏡片的角度和組合,呈現不同的視覺作品。
  4. 社交互動與合作能力
    學生將學習如何與他人合作,共同創作和分享藝術作品。
  5. 藝術與自然的聯繫
    學生將認識到藝術與自然之間的聯繫,學習如何通過藝術表達自然界的美感。具有環境意識,體驗自然與藝術在創意中的共生關係。

教師課後省思

本學期的美感設計課程,結合嘉義樹木園的自然資源與戶外教育議題,提供學生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體驗。在課程執行過程中,學生透過植物觀察、辨識及描繪活動,展現了對自然的細緻關注與創意表現。
在藝術創作階段,學生使用多種繪畫工具與技法,透過點、線、面的構成深入表達植物特徵,部分作品的創意與表現力超出預期,特別是在「草木萬花筒」的創作中,學生展現了驚人的視覺組合能力。不過,有些學生在技法應用上仍需更多練習,建議未來提供更多示範與分組討論機會。
總體而言,此課程讓學生將自然觀察轉化為藝術創作,有效提升了環境意識與審美能力。同時,公開展示活動不僅增進了學生的自信,也促進了同儕間的技術交流。未來,建議可融入更多跨學科的合作元素,如生態學或數位媒體,進一步深化學習效果。

課程規劃
  • 01
    嘉義樹木園植物踏查與辨識

    本校位於嘉義樹木園旁邊,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學生可步行前往,並於課程中外聘講師,介紹園內植物和生態,讓學生可以更認識並親近嘉義市的小森林。教導學使用iNature和PlantNet APP辨識樹木園內植物的葉、花、果實、樹皮。

  • 02
    記錄與採集嘉義樹木園內的植物

    嘉義樹木園創設於1908年,是臺灣第三古老的植物園,也是臺灣外來三大熱帶樹木園中,規模最大的林業基地,園區聚集大量外來種樹木。拍照紀錄並撿拾樹木園地面的葉片和果實帶回學校,提供後續課程使用。

  • 03
    草木繪師—點的構成

    使用代針筆繪製,透過點的視覺構成(實點、點的面化、點的立體構成)來製造出明暗及立體效果,描繪樹木園內的植物。在描繪樹木園內的植物時,可透過不同的點的密度、大小和位置,來表現植物的紋理和深度。高密度的點可以模擬陰影和暗處,而低密度的點則可以代表光照下的亮面。

  • 04
    草木繪師—線的構成

    使用代針筆繪製,透過線的種類(自由曲線、面形線、粗細線、疏密線)構成,描繪樹木園內的植物。在描繪樹木園內的植物時,自由曲線可模擬植物的流動感,面形線可以用來勾勒出植物的輪廓和立體感,粗細線的運用可以增強植物的立體感和深度,而疏密線則可以用來表現光影和紋理,這些線條的組合能夠精確地表達樹木和植物的細節,營造出真實感和視覺吸引力。

  • 05
    草木繪師—面的構成

    使用代針筆、奇異筆、墨汁繪製,透過面的構成(幾何形、有機形)簡化植物造形,描繪樹木園內的植物。使用三角形、矩形或圓形等幾何形來簡化植物的外形,有機形來模擬自然界中不規則的形狀,保持植物的視覺特徵,又能在視覺上呈現出新的創意效果。

  • 06
    草木萬花筒—鏡箱反射與成像排列

    將採集到的植物放置在兩片鏡片之間,水平視角觀察兩片鏡片的不同夾角(90度、80度、70度……20度、10度)所呈現出立體物的成像數變化,成像會圍成圓形,鏡片夾角越小,成像數越多。將採集到的植物排列放置在四面鏡箱中,鳥瞰視角觀察植物在鏡箱中的反射與其排列組合變化。教導學生以拍照的方式紀錄「草木萬花筒」成像作品。

  • 07
    草木萬花筒—創作展示與討論

    列印「草木萬花筒」作品,公開展示於美術教室外走廊展示板,學生可互相觀摩,分享創作過程遇到的困難、創作構想與構成美感的呈現。

其他美感課程